-
毕诗佳1,2,李兰竹2,3,杨远涵2,3,丁英杰2,4,王翠2,4,张维绮2,4,5,6,曲静1,2,5,刘光慧2,3,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器官衰老与退行性病变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刘聘选1,2,3,张嘉禾1,2,3,毕金淼1,2,3,王语涵1,2,3,宋默识1,2,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心血管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综述[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叶孝颖,李杰,衡黛,刘林(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卵巢衰老的机制研究及抗卵巢衰老策略[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黄晨辉,吴振芳,雷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端粒酶及靶向端粒酶抗衰老和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刘宝华(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器官对话与系统衰老探讨[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王传乐,黄燕,松阳洲(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功能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端粒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孙小艳1,董仕鹏2,李奥3,童杨4,毛亮2(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纳米CT造影剂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6期
-
孙亮,黎健(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人类健康长寿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刘至洋1,2,蔡时青1(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衰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刘洁1,2,孙普阳1,2,王俊1,2,王延江1,2,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衰老与脑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阿尔茨海默病的衰老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综述[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陈佐龙1,2,3,申勇1,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衰老与脑疾病研究中心;衰老生物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我国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杨佳庆1,2,3,陈御1,2,3,张伟娜1,2,3,甄政毅1,2,3,宋治伟1,2,3,毛志勇1,2,3(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稳定性与衰老发生及其干预[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张悦1,2,朱元正1,2,SAEED Muhammad1,2,吴安东1,2,胡成钰2,田小利1,2(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人类衰老研究所江西省人类衰老重点实验室衰老与血管病研究室;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衰老及通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朱庆平(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美国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及创新趋势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王运红,贾佳,郑雯雯,张贵兰,郑楚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高成长性青年科技人才的分布特征与发展建议——基于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博士群体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5期
-
陈平1,张瑞谦2,段振刚1,高士鑫1,杜沛南2,邱玺1,周毅1,尹春雨1,何琨2,何梁1(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点实验室).面向不同先进反应堆应用的新型不锈钢包壳研发进展[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黄金露,王成龙,郭凯伦,田文喜,苏光辉,秋穗正(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型海洋静默式热管反应堆的概念设计[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张大林1,秦浩1,王式保1,李新宇1,姜殿强1,闵鑫1,吕鑫狄1,周星光1,周磊1,傅瑶2,卓文彬3,厉井钢4,汤春桃5,庄少欣6(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固有安全一体化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初步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赵强1,陈健2(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核电站实时风险监测评估与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彭诗念,闫晓,张诚,袁德文,刘文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基于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的核动力系统高温有机工质初选[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王贺,孙大彬,徐安琪,张历轩(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电厂风险指引的安全裕度特性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潘跃龙1,刘夏杰2,喻翠云3(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华大学).放射性废物减容与减害技术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尚文涛1,沙锐1,刘艺超2(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投入产出关系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时滞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
程竹静1,李磊2,张诗悦1(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世界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技术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基础科学,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