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兆鑫1,2,3,蔡淼2,李培仁1,李军霞1,孙鸿娉1,顾宇2,高欣4(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大陆性积云不同发展阶段宏观和微观物理特性的飞机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陈赛男1,2,郭学良1,3,4,付丹红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气象局武汉中心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一次短时局地大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对云物理方案的敏感性数值模拟试验[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彭京备,孙淑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2018年1月南方雨雪天气的形成及其与冬季风异常的关系[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刘晶1,2,周雅蔓3,杨莲梅1,2,曾勇1,2,刘雯1,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气象台).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曾智琳1,2,3,谌芸2,4,朱克云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象中心).2017年6月一次华南沿海强降水的对流性特征及热动力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王宁1,平凡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试验室(LACS)).垂直分辨率对广州“5·7”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潘劲松1,周玲丽1,陆玮1,罗玲1,翟国庆2(浙江省气象台;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残余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成因机制和能量收支对比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徐亚钦1,吴松涛2,杨旺文2,刘学华1,黄艳1(浙江省金华市气象局;浙江省浦江县气象局).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王佳琪,李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风及降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李亚飞1,2,任荣彩1,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北半球冬季各阻塞系统对大范围极端温度异常的单独和协同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黄颖1,金龙2,陆虹2,黄翠银2,周秀华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基于智能计算的广西冷湿极端天气定性和定量组合预报方法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王霁吟1,陈宝君2,郑凯琳2,花少烽2(浙江省气象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云滴数浓度对超级单体龙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杨司琪1,张强2,3,奚小霞1,乔梁1,4(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气象局;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中国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与其他地区蒸发皿蒸发量趋势相反的原因[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沙祎1,2,3,徐影2,韩振宇2,周波涛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人类活动对1961~2016年长江流域降水变化的可能影响[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夏雨晨,银燕,陈倩,胡汉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垂直动力输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亓鹏1,2,郭学良1,2,卢广献1,2,段英3,李宝东3,吴志会3,董晓波3,胡向峰3,杨永胜4,范浩4,王建恒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邢台市气象局;衡水市气象局).华北太行山东麓一次稳定性积层混合云飞机观测研究:对流云/对流泡和融化层结构特征[J].大气科学,2019,第6期
-
刘晶1,2,周玉淑3,4,杨莲梅1,2,张迎新5(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气象台).伊犁河谷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水汽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孙颖姝1,周玉淑2,3,4,王咏青5(山西省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LACS);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大气科学学院).一次双高空急流背景下南疆强降水事件的动力过程和水汽源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王晓欣1,2,姜大膀1,3,2,郎咸梅1,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CMIP5多模式预估的1.5℃升温背景下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李遥1,牛生杰1,2,吕晶晶1,3,王静1,3,王天舒1,黄钦1,王元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2018年冬季南京三次暴雪过程微物理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李湘瑞1,2,范可1,2,徐志清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2000年后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减少及水汽输送特征[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张丽亚1,周伟东1,吴涧2(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局;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1980~2013年华东小雨减少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张文龙1,崔晓鹏2,黄荣3,黎慧琦2(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北京“623”大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特征和成因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张镇宏1,蔡景就2,乔云亭1,简茂球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气象台).青藏高原夏季大气视热源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的年代际变化[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王婧羽,王晓芳,汪小康,崔春光(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云团东传过程及其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宫湛秋1,孙诚1,李建平1,2,冯娟1,谢飞1,杨韵1,薛佳庆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基于信息流理论的因果分析在辨析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物理机制中的应用[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黄思洁1,李秀珍1,2,3,温之平4,3,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中国东部夏季风北界年际变化的东西差异及其影响因子[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
黄明策1,2,CAO Zuohao3,沈新勇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Environment Canada;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向北推进与条件对称不稳定的关系研究[J].大气科学,2019,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