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明亮,王士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论大数据证据的证明力规则[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陈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论电子证据的完整性[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王灿发,张天泽(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论环境诉讼中专业意见的证明力[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杨继文(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中国环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刑事证人为什么不出庭?——基于DEMATEL法的尝试性分析[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李育林(四川大学法学院).刑事重要证据缺失裁判规则研究——以2021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新增之第73条为中心展开[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陈艾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醉驾案件中醉酒状态的二元证明路径研究[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黎弘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规范说”视角下确认不侵害知识产权之诉的证明责任分配[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郭悦悦(北京大学法学院).儿童证言的审查重点反思与关联性规则[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谢财能(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证据保全公证文书的效力及保障[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弗洛里斯·贝克斯1,2,维奥拉·贝克斯-雷米特3,杜文静4(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国际法律人工智能协会(IAAIL);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宪政法与公共管理系;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难民法中证据的故事论证评估法[J].证据科学,2021,第6期
-
乔恩·O·纽曼1,江东2(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认真对待“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李冰,杨雅棋(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似然率模型评价笔迹鉴定意见方法的研究——兼论笔迹鉴定意见“不确定性”的本质[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张保生1,2,杨菁3,2(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一种证据推理模型[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李文军(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庭审实质化改革的证据调查顺序研究[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金浩波1,倪春乐2(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网络犯罪印证证明及融贯式补足——以电子数据证据为基点的分析[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乔芳娥(华东政法大学).私文书证“形式瑕疵”及其真实性认定——以《证据规定》第92条第3款为中心的分析[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秦汉(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电子卷宗的实践检视与功能拓展[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周莹莹(吉林大学法学院).事实“真伪不明”认识误解与澄清——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分析[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顾亚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诱供骗供司法规制的教义学分析[J].证据科学,2021,第5期
-
潘侠(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衔接路径研究——基于程序协调的视角[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杨立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司法鉴定认知结构与鉴定错误风险[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桂梦美1,苏志远2(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事电子数据检验模式:转型、演示与程序指引[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张琮军(中国政法大学).秦代覆狱证据运用制度探究[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赵飞龙(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孤证补强论[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Carla Maclean1,Lynn Smith,Itiel E Dror2,朱海3,王进喜4,5(加拿大坎特伦工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庭审中的专家:发现科学证据中的认知偏差[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宋东(四川大学法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能作为证据吗?——基于刑事诉讼的思考[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
官正艳(岭南师范学院).以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论为根基的实案分析[J].证据科学,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