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曲永强,潘建国,尹路,许多年,滕团余,王斌.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浅层”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沉积学报,2021,第A期
  • 杨帅1,2,陈安清1,2,张玺华3,李乾1,2,徐胜林1,2,陈聪3,孙诗2,李富祥2,罗倩1,文龙3,陈洪德1,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盆地二叠纪栖霞—茅口期古地理格局转换及勘探启示[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文华国1,2,3,霍飞1,2,3,郭佩1,2,3,甯濛1,2,3,梁金同1,2,3,钟怡江1,2,3,苏中堂1,2,3,徐文礼1,2,3,刘四兵2,3,温龙彬1,2,3,蒋华川1,2,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分室).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研究进展及展望[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徐文礼1,文华国1,2,刘均3,马智超4,孙权威1,蔡家兰5,陈守春5,韩建5,蒋欢6,荣浩然7(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川东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苏中堂1,2,佘伟2,罗静兰1,马国伟3,张帅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5亚段沉积微相与古地理演化[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舒鹏程1,2,冯强汉3,许淑梅1,2,4,池鑫琪1,2,孔家豪1,2,崔慧琪1,2,马慧磊1,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海洋高等研究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中心).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作用模式[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唐雨1,张云峰1,胡林辉2,唐洪明1,徐亮3,陈思锜4,刘冬玺4,钟平强5(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塔里木油田公司哈得作业区).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中东段长兴组台缘储层特征及差异性[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梁茹1,2,苏中堂1,3,马慧1,方继瑶4,林良彪1,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分析[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何溥为1,胥旺2,3,张连进1,伏美燕2,3,吴冬2,3,邓虎成2,3,徐会林1,孙启蒙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栖霞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王文博,傅恒,闾廖然,朱梦琦,陈康,张智南,刘鑫北,熊锐,王荣刚,周杨(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模式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穆财能1,侯明才1,2,刘欣春1,张虹瑞1,范程华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基于高精度碳酸盐岩微相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分析 ——以塔里木盆地柯坪大湾沟剖面上奥陶统坎岭组—印干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王勇1,2,施泽进2,孟兴平1,刘沛杰1,田亚铭1,Qing Hairuo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Regina).川东南龙王庙组埋藏及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李云1,胡作维1,詹旗胜1,史格1,管晋红1,王兴建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浅海微孔泥晶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兰浩翔1,2,伏美燕1,2,邓虎成1,2,雷涛3,吴冬1,2,胥旺1,2,李依林1,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储层类型成因及其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丁仲昭1,2,马志鑫3,张启跃3,文芠3,胡世学3,范可静2,蔡金君4,李润根2(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一七队).云南罗平江边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古环境特征[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张成弓1,2,陈安清1,2,侯林君1,2,戚明辉3,4,陈洪德1,2,钟怡江1,2,夏雨晴1,2,周雁5(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省科源工程技术测试中心;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西部古老海相沉积建造的典型结构样式及勘探指向[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张懿1,2,陈龙1,李建1,王东歌1,吴庆铭1,韦轶1,史强1,旷红伟3,柳永清3,廖志伟2(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5地质队;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渝东北陡山沱组碳酸锰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初探[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夏攀1,2,3,甯濛1,2,3,4,文华国1,2,3,郎咸国1,2,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分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镁同位素示踪碳酸盐岩沉积—成岩过程 ——对恢复深时海水镁同位素组成的启示[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彭瀚霖1,马奎1,张玺华1,文龙2,王云龙1,田兴旺1,李勇1,杨岱林1,钟佳倚1,孙奕婷1,任纪博1,豆霜1(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四川盆地埃迪卡拉晚期层序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刘晶晶1,2,毛毳1,刘兴瑀1,魏荷花3,权莲顺3,刘泽璇1,张文鑫1,赵冰1,张青1(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钙华的形成环境与特征及在油气储集方向的探讨[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古强1,2,邢凤存1,2,钱红杉1,2,孙汉骁1,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川东北飞仙关组鲕粒特征与水动力相关性研究[J].沉积学报,2021,第6期
  • 陈朝兵1,2,付玲3,陈新晶4,张涛5,解宇航6,王泓波5,朱玉双7(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密砂岩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5期
  • 蔡苏阳1,肖七林1,朱卫平2,朱汉卿3,陈吉1,陈奇1,蒋兴超1(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沉积学报,2021,第5期
  • 刘文栋1,2,钟大康1,2,孙海涛1,2,曾鑫耀1,2,梁雪祺1,2,胡欣3,李荣容3,彭思桥1,2,宋雨佳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石油西南油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古地貌响应[J].沉积学报,2021,第5期
  • 厚刚福,宋兵,倪超,陈薇,王力宝,窦洋,李亚哲,彭博(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致密油源储配置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J].沉积学报,2021,第5期
  • 李军1,2,黄成敏2,文星跃3,张茂超4(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环境学院;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变化:来自深时古土壤证据[J].沉积学报,2021,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