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一鸣1,王健1,吴群1,2(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不动产研究中心).中国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李伯华1,2,3,刘兴月2,杨馥端2,窦银娣2,3(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基本逻辑:一个分析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罗雪1,毛炜圣1,王帮娟1,刘承良1,2(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航空和高铁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朱奕衡1,2,杨山1,2,尹上岗3,蔡安宁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长三角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极化过程及其演变格局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朱媛媛1,2,张瑞1,2,顾江3,高喆1,2(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双碳”目标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福利绩效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刘乐1,盛科荣1,张杰2,王传阳1(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金融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周沛芳1,2,3,周涛1,2,3,刘霞1,2,3,张亚杰1,2,3,徐艺心1,2,3,罗惠1,2,3,于佩鑫1,2,3,张靖宙1,2,3(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青海省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王凯歌1,郑慧慧1,徐艳1,2,张凤荣1,2(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社会—生态系统结构研究进展与网络化探索[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浩飞龙1,2,张杰1,王士君1,2(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内外城市舒适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徐少杰1,2,王开泳1,王甫园1,赵彪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城市行政中心迁移的经济效应评估与作用机制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詹子歆,戴林琳(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行政边界对城市群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通州—武清—廊坊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唐锦玥,罗守贵(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之间创新联系的行政区边界效应[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程龙1,张吉玉2,苏杰1,尹海伟1,孔繁花3,李智轩1,4(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香港大学地理系).线下和线上场景社区零售可达性及公平性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石育中1,赵琳林2,赵雪雁1,兰海霞3(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基于体制转换的乡村转型时空格局及演变机理——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兰志洋1,梁伟1,傅伯杰2,吕一河2,严建武1,纪秋磊2(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基于因果网络的黄河流域植被变化归因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赵莹1,2,刘方宇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从实时定位、环境监测到神经生理:行为地理学技术发展前沿[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2期
-
黄晶1,薛东前1,董朝阳1,王传胜2,张翀3,马蓓蓓1,宋永永1(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干旱绿洲农业区土地利用转型生态环境效应及分异机制——基于三生空间主导功能判别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王鹤霖,赵雪雁(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帮扶措施对山区脱贫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以陇南山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郭芬1,2,金建君1,2,张晨阳1,2,何睿1,2,邱欣1,2(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王良健1,周婧婧1,陈坤秋2,颜蕾3,涂颖洁4(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贫困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李涛1,崔磊波1,李继园1,陈慧灵2,曹小曙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黄河流域县域交通供给格局及其空间适配性[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叶玲1,2,王捷凯1,2,宋伟轩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城市住房负担对上海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范淑斌1,2,3,申悦1,2,4(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崇明生态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城市实验室).基于潜在活动空间的个体时空可达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刘晓菲1,王振波1,宋静2,崔学刚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深圳市前海创新研究院;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住区环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混合居住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黎家琪,宋广文,肖露子,张学炜(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盗窃者犯罪出行距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居住社区、作案社区及出行物理障碍的综合考虑[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韩刚1,唐乐1,2,刘志敏3,张国庆4(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安徽省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耦合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紧凑性的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
赵欣1,赵凯旭1,黄晓军1,2,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基于ECOSTRESS地表温度和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人口热环境暴露风险评价——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