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彭岚刚,金振晓,顾春虎,魏东明,韩跃虎,段乐,刘双飞,李田江,朱海龙(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外科治疗策略[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思艺1,2,李俊杰1,段维勋3,王倩梅1,王东旭3,丁伟3,冯传杰2(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延安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功能监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张壮丽1,李辉2,王东2,胡佳1,陈晓红1,鞠丽丽1(山西临汾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监护室;山西临汾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血栓弹力图在指导A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个体化成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陈星,林天晓,孟维朋,官莉,郑少忆,彭勤宝(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基于人体工程学的人工心肺机改造及其对灌注师工作负荷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李红芳1,刘鹏2,曹露3,徐一君2,陈志强2,温文2(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研究所),山西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抵抗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任明仕1,2,董士勇1,申华1,王嵘1(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医学部成人心脏外科;解放军医学院).国产体外膜氧合设备的研发现状和应用前景[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卢聪,卢桂阳,徐颢,陈净珂,李水文,宁耀贵,张民伟(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体外膜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重症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滕媛,闫姝洁,吉冰洋,胡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体外膜氧合成功救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例[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郭锋伟,张颖,王雪,郜扬,刘淼淼,钟亮,刘锋锋,郝军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氧合发生差异性缺氧的原因及处理策略[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王雪,邓超,郭锋伟,曹先通,闫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影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探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王嵘,董士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成人心脏外科).心脏外科医生在国产体外膜氧合设备研发中的作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刘锋1,刘燕2,周荣华3,武婷4,丁晓晨1,杜中涛1,魏新广2,陈瑾2,韩云飞2,汪勃3,罗明3,刘婷3,史国宁4,纪振华4,王澍4,侯晓彤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危重症中心体外循环及机械循环辅助科;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天津市胸科医院体外循环及机械循环辅助科).新型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侯骉1,黄伟民1,王晓明2,韩志伟2,员建平2,邹龙2,王亮2(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包头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miR-342-5p减轻缺氧/复氧诱导H9c2细胞的损伤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6期
  • 王芳,曹苗苗,苏珍珍,郭小倩,程光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高思哲,周纯,闫姝洁,滕媛,刘刚,王茜,王建,楼松,胡强,高国栋,于坤,吉冰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新型改良低预充体外循环系统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案[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李帆,祝白达木吐尔逊,黄一丹,胡振飞,詹海婷,吴建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小剂量静脉联合心包内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心肺转流心脏手术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周星,吴柯叶,孟保英,张设设,吴文智,刘怀普,王元祥(深圳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呼吸支持的体外膜氧合技术在儿童重症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沈育美,朱蓉英,段善州,杨文涛,陈勇兵,陈磊.胸部难治性肿瘤个体化体外循环技术应用策略[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周晔农,王立伟,杨晨,杨秀玲,陈涛,赵荣,刘金成,杨静,张洁,王馨怡,张超,王娇姣,金振晓(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细菌培养阳性危险因素分析的一项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姚敏1,邵康梅1,翟科蓉2,李勇男2,3,葛朝明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体外生命支持实验室).体外膜氧合患者脑死亡判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孙林,徐凌峰,常昕,徐花,施丹,郭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脏外科).心肺转流中不同血流模式对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董兆芮1,2,李东3,陈磊2,吴扬3,任崇雷2,汪成2,陈婷婷2,周琪2,杨瑞冬2,肖苍松2(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经胸骨上段小切口David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赵庆华,任为正,王雪飞,赵永生,孔令雪,刘志伟,何蕾(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肌钙蛋白T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伤行持续床旁血滤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刘林田,贾明,陈菲,杜桂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心脏手术后体外膜氧合并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连接方法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闫姝洁1,章晓华2,侯晓彤3,吉冰洋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重症中心).全国体外循环血液管理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李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脑血流自主调节机制:理解脑保护原理的基础[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 罗渊,周敏,杨德淑(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体外膜氧合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