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袁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賢愚經》敦煌寫本綴合研究[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嚴世偉(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南北朝成實論學新證——P.2335《成實論義疏》考[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宛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隋代佛教經典寫造流傳的層遞呈現——以敦煌寫經題記爲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包曉悦(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唐代狀的性質及其演變[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卞東波(南京大學文學院).“東坡忠臣”:日本漢籍《翰苑遺芳》中所見趙次公注蘇軾詩佚文[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陳瑞翾(北京大學南亞學系).《究竟大悲經》新考——兼論P.2020粟特文殘卷之性質[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廖基添(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文武解體:北齊衰亡史新論[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林子微(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六朝荆襄邊緣地帶的“沮中”[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王康.《白虎通》盧校辨誤一則[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唐雪康.何焯别號“孟公”小考[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佟亨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元明六臣注《文選》版本流變的一處關鍵——以贛州本元末補修葉爲中心的考察[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熊月之(上海社會科學院).論方孝孺的思想特色[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唐雪康.何焯别號"孟公"小考(下)[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4期
  • 孫繼民1,宋坤2,趙金霞2(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明代運河沽頭工部分司文書的發現與確認[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湯開建,李琦琦(暨南大學中外關係研究所).雍乾之際廣州對外貿易中的海上巨商陳廷鳳研究——清代廣州十三行行商研究之一[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沈秋之1,張涌泉2(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追尋敦煌殘卷的“生命歷程”——以北敦12194號及相關殘片綴合復原爲例[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張雨(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研究所).唐宋尚書省符形態考論[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李欣然(清華大學歷史系).晚清洋務争論者的共同意義世界——以甲午前的鐵路之争爲例[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劉成國(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籍所).内聖外王:論宋代新學的幾個基本問題[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顧宏義(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章惇“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說辨析[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張琪(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嘉靖)袁州府志》與《永樂大典》所存南宋《宜春志》考辨[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楊光(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南宋晚期一部“當代史講義”的寫作——《類編皇朝中興大事記講義》新探[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張照陽.崔嶓與唐宣宗中後期的夏綏軍(中)[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張照陽.崔瑶與唐宣宗中後期的夏綏軍(下)[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王媛媛(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唐景雲、先天年問的睿宗與道教[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吴麗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古代史所).《通典·開元禮纂類》衣服篇“令云”的來源與《開元禮》校勘[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張照陽.崔瑨與唐宣宗中後期的夏綏軍(上、中、下)[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 趙卓(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建文舊臣”嚴震直死事敍述與形象建構——以《流芳錄》之傳刻爲中心[J].中华文史论丛,2023,第3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