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里扬.中国文学的“兴寄”传统[J].岭南学报,2021,第14期
-
踪凡.先秦赋研究论着叙録[J].岭南学报,2021,第14期
-
蘇曉威(天津師範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莊子》寓言故事主體的擬人名和動物名研究[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胡敕瑞(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新見漢牘《史篇一》《史篇二》校讀札記[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顧永新(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五經文字》引石經輯考——兼論漢魏石經在唐代的接受[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趙兵兵,劉玉才(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陳鱣《禮記參訂》稿鈔本八種考述[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汪鋒(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藏語言研究對漢語研究的啓示——音類、音值及演化生態[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許建平(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從《尚書》古寫本看《尚書》文本的演變——兼談今古文《尚書》文字判定的標準[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董秀芳(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古漢語中的重疊及其演變:ABB式形容詞詞法模式的歷時形成[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徐剛(嶺南大學中文系).從史實論六朝標準音與商周雅言[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趙彤(北京大學中文系).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顧、江、段的古韻研究[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孟繁之(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人文高等研究院).周馥易學思想闡微——《易理匯參》校讀筆記[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劉鴻雁,馬毛朋(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嶺南大學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陝西師範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論從上古到中古的字調流變現象[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王睿(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史記》八主祭祀的鉤沉與推演——傳世文獻與考古材料的對勘研究舉例[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徐剛.前言[J].岭南学报,2021,第2期
-
張万民(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唐代比興觀辨析——以詩格爲中心[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倪博洋(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詞韻選雋》與乾隆時代詞韻編纂思想[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蹤凡(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先秦賦研究論著敘録[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曹舟(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抒情自我·玄思自我·詩性自我——以“淡思”爲主導的抒情模式在晉宋詩歌的發生與展開[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李靜(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崑山與安期: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新解——兼及謝靈運與早期上清傳記《馬君傳》之關係[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潘銘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論《群書治要》去取《史記》之敘事原則[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陳才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葉清臣行年攷(上)[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詹杭倫1,黄淑鈴2(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中文系;馬來西亞南方大學中文系).論潘之淙《書法離鈎》的書法美學中心思想[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鄭吉雄(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隱士逸民與出處進退——清儒論“隱”[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馬里揚(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的“興寄”傳統[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
曹勝高(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社而賦事與賦法的早期生成[J].岭南学报,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