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挺俊1,杜锦屏2(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威海市高区实验小学).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波锋(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城镇化背景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制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才让措1,2,王米园1,冉雨琴1(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谐共生:高原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式创新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孙刚成(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流学科比较与互补建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穆从军(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互文性视域下的英汉学术论文文献引用形式和修辞功能对比[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栋(兰州大学文学院).小说神话叙事形态表现 ——兼及中国当代小说的考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陈永涌1,2,任梓荣1(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兼容与续生: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国内的演进和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德辉(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基地).秘书省与北魏、北齐文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赵飞龙(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比较与评述:刑事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重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马文姝(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部地区全科教师培养的SWOT态势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付飞亮(西南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新批评视域中重审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评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秋梅(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清代田产买卖契约主体类型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世铭(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三江源国家公园周边社区践行“两山论”的途径探讨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因素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刘继保(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张新之《妙复轩评石头记》的三个诠释角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强1,魏范青2,许丽娜2(连云港市现代民政研究院;江苏海洋大学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善治”视域下新时代民政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洪海(西宁市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的关系与正确处理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格根珠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圣立义海》中反映的“九品才性”问题 ——古代民族语童蒙教材中的“等级”观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明珍(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转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赛青(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青海省农牧家书屋建设问题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崔靖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敦煌文书S.2214及相关问题再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胡静(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论语》所见“正名”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筠(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社会语言学视域下青海河湟方言的语言变异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杨桂香(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青海囊谦嘛呢石刻艺术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左崇良(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现实困境及归因分析 ——基于湖南浏阳G幼儿园的实地考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闫昱(泰州学院音乐学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与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