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秦彤威,王少曈,冯宣政,鲁来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微动H/V谱比方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王志伟1,符力耘1,2,韩同城1,2,巴晶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石热弹性理论及其在地球物理中的应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刘立波1,2,3,陈一定1,2,3,张瑞龙1,2,3,乐会军1,2,3,张辉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漠河地球物理野外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电离层日变化特性研究简述[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杜晓辉,张学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SWARM 卫星观测到的一次台风消亡产生的电离层扰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桑莹泉1,2,刘有山1,3,徐涛1,3,白志明1,3,解桐桐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远震波场正演模拟方法及应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吴忠良1,李茜1,张晓东1,李丽2,汤毅1,车时3,胡春峰3,丁志峰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与尝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吴忠良1,王龙1,李丽2,张晓东1,邵志刚1,李营1,孙珂1,车时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预测与系统设计[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韩立波.封面图片[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刘赫奕,宋晋东,李山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美国ShakeAlert 地震预警系统2.0 版本的发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本刊编辑部.欢迎订阅2022 年度《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本刊编辑部.《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稿约[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6期
  • 李一凡,温霁鼎,潘媛,林海博,郭建鹏(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行星与空间物理研究团组).火星弓激波的基本特征与位形模型[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孔令高1,2,3,4,苏斌1,2,3,关燚炳1,2,3,白伟华1,2,3,4,张爱兵1,2,3,4(中国科学院;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行星等离子体探测技术[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张小平1,甘红1,2,李存惠3,谢良海4,孙燕5(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理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真空技术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月尘运动与生物毒性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赖海容1,贾英东2,何建森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行星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行星际尘埃的探测与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尧中华1,郭瑞龙2,袁憧憬1,潘东晓1,许严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空间科学研究院).巨行星空间环境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钟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水星磁层观测研究[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李坤1,崔峻1,魏勇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空间与行星科学系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电场的原位测量[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曹雨田1,牛丹丹2,崔峻1,吴晓姝1(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金星与火星电离层研究现状概述[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崔峻.专辑特约 主编寄语[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1,第5期
  • 本刊编辑部.《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稿约[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5期
  • 张翔1,2,3,张金海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月震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 林红磊1,丁春雨2,许学森3,张金海1,魏勇1,林杨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月球就位光谱和雷达遥感科学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 刘洋1,2,吴兴1,刘正豪1,3,邹永廖1(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火星的地质演化和宜居环境研究进展[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 何飞1,2,3,尧中华1,2,3,魏勇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冷湖行星地质观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冷湖行星光学遥感发展与展望[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 李鸣远1,2,3,4,王永辉1,2,3,4,尹翰林1,2,3,4,乐新安1,2,3,4,丁锋1,2,3,4,曾令旗1,2,3,赵必强1,2,3,4,魏勇1,2,3,4,宁百齐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基于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的月球正面南北半球拼接成像研究[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 吴兆朋1,2,李静1,李陶3,2,崔峻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空间天气系行星环境和宜居性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火星沙尘暴及其与大气波动的相互作用[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 孙伟家1,王一博2,魏勇1,3,赵亮4,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火星地震学与内部结构研究[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第4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