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向伟,马兰,刘佳杰,颜波,段益平,胡垚,吕江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工业大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李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业大麻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高磊1,崔国贤2,彭剑1,李金1,曹晓兰1(湖南农业大学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苎麻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王昕慧,全芮萍,周倩文,付虹雨,崔国贤(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牟攀,陈坤梅,朱爱国,陈平,高钢,王晓飞,冯新康,刘宁,邵德义,喻春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镉胁迫下苎麻水培苗生理生化变化特征[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冯新康,喻春明,朱爱国,陈继康,陈坤梅,高钢,牟攀,邵德义,陈平(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不同苎麻品种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张超1,2,黄思齐2,邓勇2,李建军2,张高阳1,伍应保1,满百膺1,陶杰2,李德芳2(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高蛋白饲用红麻品种筛选及饲用品质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郭英杰,马建富,李爱荣,郭娜,刘栋(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植物油助剂GY-Tmax对灭草松防除[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程超华1,粟建光1,谭昕2,戴志刚1,陈越2,唐蜻1,王卫2,施逢时2,胡岂瑄2,刘有贵2(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云南素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大麻新品种中汉麻2、3、4号选育报告[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6期
  • 任泺彤1,陈小光1,马颜雪2,李毓陵2(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白雪花1,陈晓蓉2,陈新范3,王延周1,刘头明1,唐守伟1,朱四元1(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江西富硒产业研究院 益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连作与非连作苎麻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郜明强,成莉凤,杨琦,冯湘沅,郑科,段盛文,彭源德(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脱胶微生物菌群与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苎麻脱胶性能比较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潘江鹏,郭兵,孙士涛,刘淳劼,朱爱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苎麻副产物复配育苗基质对番茄育苗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颜波,马兰,刘佳杰,向伟,龙超海,文庆华,吕江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苎麻纤维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潘根,董志雪,唐蜻,程超华,臧巩固,李德芳,黄思齐,李建军,赵立宁(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流式细胞术测定玫瑰茄及红麻的基因组大小[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李林林,赵亮,王昕慧,刘婕仪,刘皖慧,佘玮,杨瑞芳,揭雨成,崔国贤(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施用有机肥对不同品种苎麻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郭曦隆1,2,刘立军1(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永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喷施生长调节物质对渍水苎麻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5期
  • 麻丽娟1,高玉红2,3,剡斌2,3,王一帆2,3,崔政军2,3,吴兵1,2(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施氮后移对黄土高原旱区胡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刘皖慧,周倩文,全芮萍,王昕慧,刘婕仪,付虹雨,赵亮,杨瑞芳,崔国贤,佘玮(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喷施多效唑对苎麻农艺性状及根系生理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康庆华1,姜卫东1,宋喜霞1,孙中义2,杨龙3,邸桂俐1,陈晓艳4,邱财生5,程莉莉1,陈思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院;大理州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亚麻新品种华亚4号的选育[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常丽,陈安国,李建军,黄思齐,唐慧娟,潘根,邓勇,张翠萍,赵立宁,李德芳(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工业大麻纤维负载纳米银复合材料制备及抗菌性评价[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王元昌1,李洁2,王玉富1,赵信林1,邱财生1,龙松华1,郭媛1(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根际促生菌对亚麻镉砷富集及植株生长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牛艳斌,王朝云,翟杨,汪洪鹰,杨媛茹,谭志坚,余旺,曾粮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两种麻育秧膜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素质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李敏1,杨学1,金慧1,张睿1,周春薇1,杨秀坤2,吴玉娥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欢胜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科合油亚6号胡麻新品种选育[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李世玉1,陆旭鹏1,戴志刚2,王华峰1,粟建光2,孙健1,谢冬微1(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外源锌对亚麻芽菜营养及有害成分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刘名祝(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基于区域比较的科技创新券政策优化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4期
  • 赵越,王晓楠,孙宇峰,曹焜,韩承伟,姜颖,韩喜财,张晓艳,边境(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工业大麻纤维产量、品质影响因素及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3期
  • 王玉灵1,王爱华2,胡冠芳1,牛树君1,赵峰1,刘永刚1,张海英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亚麻田杂草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3期
  • 陈明哲1,高凤云2,斯钦巴特尔2,贾霄云2,周宇2,李强2,张辉2(锡林郭勒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亚麻种质脂肪酸含量的鉴定与评价[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3期
  • 肖青梅,郭媛(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麻类生物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亚麻纤维合成关键酶CesA基因和Csl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业科学,2021,第3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