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伟(肇庆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哲学中的两重实践——一个实践现象学的视角[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刘少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批判与建构:梅洛-庞蒂《辩证法的历险》对辩证法的现象学奠基[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薛晋锡(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尔库塞论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劳动现象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刘贵祥(大连理工大学).论萨特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的游牧与综合——以《存在与虚无》为中心的探索[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潘建屯(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塞尔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联姻何以可能?——以陈德草《现象学与辩证唯物论》为中心[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崔伟锋(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亨利对马克思的现象学解读:一种先验的哲学体系[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米歇尔·亨利,崔伟锋(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Ⅰ:一种现实性的哲学——关于马克思文本的理论[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张靖(中山大学哲学系).胡塞尔早期思想与莱纳赫法律现象学的形成[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保罗·利科,单斌(安徽大学哲学学院).胡塞尔《危机》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理念性的返问与还原[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倪梁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胡塞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史因缘[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王建辉(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需求-满足、抽象-具体、意向-非意向——恩佐·帕奇对技术的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分析[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陈德草,潘建屯(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象学与辩证唯物论》作者序言及节选章节[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陈怡凝(首都师范大学).《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生存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模糊关系问题[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恩斯特·沃尔夫冈-奥特,奚颖瑞(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观念-学到意识形态-批判——对意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现象学探讨[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陈亮(清华大学哲学系;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德格尔《宗教现象学导论》的缘起[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吴波成(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先验性、习性与感知的发生——论被动综合对“无意识推理”的现象学规定[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刘思言.2021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2期
  • 杨光(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思想的迷途与伤害:论海德格尔的《黑皮本》中存在思想与政治的关系[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梁晓涵(法国勃艮第大学).海德格尔对阿那克西曼德箴言的诠释[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徐献军(同济大学哲学系和心理学系).对生命知觉的拯救——简论斯特劳斯的生命知觉现象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陈志丹(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从文本到叙事:利科面向生活世界的诠释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高语含(海德堡大学).由“因神”到“因物”:后期海德格尔的神秘主义批判[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迪特·洛玛,宋文良(弗莱堡大学哲学系).还原的观念——胡塞尔的诸种还原及其普遍的方法论意涵[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弗罗德·约萨维克,周建昊(清华大学哲学系).胡塞尔论交互主体性和科学客观性的地位[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倪梁康(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知性本身(Intelectusipse):通向超越论发生现象学的莱布尼茨道路?[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 朱刚(中山大学哲学系).作为莱布尼茨主义者的胡塞尔——论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何以是单子论[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2,第1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