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尔弗里德·塞拉斯1,王玮2,赵精兵3(匹兹堡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关于感知意识的一些反思[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祁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伦理知觉与自我透视——麦克道尔与海德格尔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概念[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王玮(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极限与超越:塞拉斯的感知经验“现象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刘畅(南京大学哲学系).回到亚里士多德——麦克道尔和胡塞尔的一项共同母题[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郑辟瑞(中山大学哲学系).感知中的“立义内容-立义”范式与所予的神话[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阿隆·古尔维奇,倪梁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意识场域》引论[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阿隆·古尔维奇,倪梁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现象学与心理学研究》“作者引言”[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李章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生存论字源学——中华古学之当代展开的一种可能路径[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柯小刚(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间性与整全:《庄子》现象学解读的一个尝试[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王梦婷(中山大学哲学系).胡塞尔论感知——基于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之争[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赵欣怡(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从莱布尼茨到胡塞尔的单子现象学[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米雅-哈蒂莫,于宝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胡塞尔的科学背景(1917—1938):胡塞尔私人藏书室调研[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杨铮.2022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陈亮.海德格尔《宗教现象学导论》的缘起[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刘思言.2021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倪梁康.胡塞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史因缘[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陈亚军(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杜威中心).所予神话是如何瓦解的——论匹兹堡学派的主题与变奏[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高松(同济大学哲学系).论动物的心灵及其他问题——对《心灵与世界》的现象学阐释[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郁锋(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德雷福斯-麦克道尔辩论中的概念论预设[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段丽真(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身性熟练行动是非概念性的吗?——论麦克道尔与德雷福斯之争[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2期
-
朱刚(中山大学哲学系,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何者哲学,如何导论?——试析张祥龙先生《中西印哲学导论》的“范式突破”[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丹·扎哈维,赵桂梅(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羞耻和暴露的自身[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张振清(中山大学哲学系).“以新的方式回到柏拉图哲学”——列维纳斯对柏拉图“存在之外的善”的别样解读[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保罗·利科,陈文婕(中山大学哲学系).别样:关于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别于存在或超逾去在》的解读[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
马里翁,朱刚(中山大学哲学系).肉身或自身的被给予[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