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红莉(常熟理工学院).我们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散文[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张光芒,赵京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叙事追问与批评反思的多维向度 ——谈沈杏培的文学研究[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刘欣,李章斌(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寻找中国新文学” ——许芥昱《二十世纪中国诗选》的意义与限度[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殷企平(杭州师范大学,中国高校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文学经典与共享愉悦[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卢白羽(波恩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方修辞化文学观一辩[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刘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新时代青年人的成长叙事与现实主义的打开方式 ——以阎真长篇小说《如何是好》为中心的思考[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吴义勤1,2,3,4,5,梁鸿鹰6,张燕玲7(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长篇小说创作趋势与异质性书写[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高紫潇1,王廷信1,2(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区分”与艺术系统的运作 ——读尼可拉斯·鲁曼《社会中的艺术》[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沈杏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困惑与自由:我的学术心迹[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薛晨鸣(中山大学).历史记忆谱系研究与叙事伦理召唤 ——刍议沈杏培《印痕与记忆:新时期小说论稿》[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郑体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上海翻译家协会).现代审美探索者 ——狂人赫列勃尼科夫[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曾艳钰(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晚期现代主义与审美批评[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杨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观“风”察势:《长安》的一种读法[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王仁宝(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两个传统[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倪祥保(苏州大学).格物致知作为方法的江南园林纪录片创作[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韩松刚(江苏省作协创研室).革命的“修辞” ——论《东进》的艺术特质[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张英,张昭希(苏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鲁枢元学术年谱(下)[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陈众议.主持人语[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刘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主持人语[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叶炜.主持人语[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霍仪婷.《东吴学术》二〇二三年总目录[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东吴学术》编辑部.《东吴学术》约稿[J].东吴学术,2023,第6期
-
茆萌(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江南词人群体文化交游与“词史”在近代的发展 ——以《淮海秋笳集》为中心考察[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
周瑾锋(苏州大学文学院).易代之际地方笔记的苏州文人书写与文化精神 ——以《吴中故语》《觚剩》《苏州五奇人传》为中心[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
赵普光(暨南大学文学院).“文学社群”的张力与“文化文本的文学研究”的意义 ——管窥杨洪承先生[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
陈培浩(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诗研究中心;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文学评论委员会).王尧散文的修辞、方法和启示 ——以《时代与肖像》《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等为中心[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
陈楸帆,方岩,刘祎家,屠毅力,汪雨萌,王占黑,吴翔宇,张怡微.“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论坛[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
张杏莲(上海大学文学院).儿童成长困境的当代书写 ——解读顾鹰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家庭叙事[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
张煜(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风物之美与画图想象 ——王渔洋诗中的江南书写[J].东吴学术,2023,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