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安娜,郑广怀(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迈向协而不同——社会组织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协同机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梁江禄1,2,王亚芬2(百色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客观阶层地位、主观阶层认同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CGSS2015数据的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梁平汉1,郭宇辰2,赵玉兰2(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地方政府建设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郑冰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民问政策略与政府回应性——以华龙网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为例[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张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流动站).从国企到社区:集体主义认同的延续、调适与重构[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李寅1,祝若琰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地方治理与企业创新:政商关系对企业专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艾云1,张冰钰2(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县域“领导小组”的微观组织过程与运作机制——基于2008—2012年J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会议纪要的文本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李雪1,肖唐镖2(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通过公共产品治理——后税费时代的财政转移支付与村庄公共产品不平等[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黄佩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时间机制:政策创新如何扩展?——以深圳市港籍学生就学问题为例[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刘晔,魏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公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夏瑛1,陈天晴2,吴天慧3(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行政信访中的民众诉求与政府回应——基于A市来访数据的经验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林志文,朱宜家,王心恬(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宽容的再分配效应:对福利制度的重新审视——评Forbearance as redistribution:The politics of informal welfare in Latin America[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郑冰岛,李瑞昌.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命题与选题[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程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论法治中国的“一体建设”[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2期
-
王文琪1,包存宽1,2,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市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模拟与评估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治理的“三重”逻辑[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赵岩,王琪(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行为改变理论为城市社区垃圾管理提供新视角——以伯明翰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助推为例[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周凌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地方政府间政策学习网络:行为、结构及影响因素——基于2011—2017年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考察交流的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孙小逸1,黄荣贵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互联网使用与环境关心——基于CGSS(2010)的多层次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吴灵琼(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处置偏好的阶层差异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刘梦远1,徐菁媛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地方政府执行高冲突性政策的困境与路径——基于J省A县秸秆禁烧政策执行的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张扬1,2,顾丽梅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知识产权战略何以产生环境治理效应——来自示范城市政策的实证证据[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李岩,鱼又川(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保督察对企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基于医药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孙旭友(山东女子学院).隐秘的角落:农村污染企业如何隐匿于乡村社会?——山东省金村个案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孙小逸(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家发展绿色转型中环境协作治理探索[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何晨阳1,符阳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环保组织、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治理[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陈醒,余晓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减排效果: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分析[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王冬萍(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气候倡议联盟、政策学习与中国地方气候政策变化(2007—2019)[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林文亿,李舒婷,袁定欢(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激励措施对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行为影响——以广州市为例[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
陈浩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署).地区人士与政府官员的角力:官僚组织和地区要求对兴建厌恶性设施的影响[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