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祖斌(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从静态到动态:场景理论下的个人信息保护[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樊春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于雪1,2,凌昀1,2,李伦1,2(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李正风,刘诗谣(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杨建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智能治理伦理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MATEL方法[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吴琦来,魏哲远,张瑞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公众的转基因认知与信息接触、媒体信任——关注非形式逻辑认知的全国性问卷数据分析[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谭韬,季维智(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王芳1,郭雷2(山东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积极应对人机融合社会系统治理挑战[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李际1,2,王子仪1(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伦多大学生物科学系).公众科学——科学共同体模式的转向[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刘肖肖1,徐丽娟2,刘慧晖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科技伦理研讨会会议综述[J].科学与社会,2021,第4期
  • 贾向桐,胡杨(南开大学哲学院).从技术控制的工具论到存在论视域的转变——析科林格里奇困境及其解答路径问题[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陈思懿,洪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公众参与科学的STS理论述评[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王学谦,蔡仲(南京大学哲学系).市场导向下的科研监管困境[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高旖蔚1,2,和鸿鹏3(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科学与人文嵌合下的生命意义——《科学能否解释生命?》评述[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贾鹤鹏(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以实证手段化解弘扬科学精神研究的滞涨[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袁江洋(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什么是科学精神?[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我说科学精神[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王前(大连理工大学).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面临的新问题[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韦敏(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的出版偏倚、科学客观性和科学伦理——“奥司他韦事件”及其延展性思考[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张金萍,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哲学与身体的建构:湘西苗医生成学理论的案例[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闫昊,赵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塑造未来人才竞争的基石:我国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六届科学教育论坛在深圳召开[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张培富(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科学与社会视野下的科学精神[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吴正岩研究员团队,滨州医学院张桂龙教授团队.科研成果:利用膝氏假单胞菌细胞膜构建的一种仿生细胞膜药物递送平台[J].科学与社会,2021,第3期
  • 吴帮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公众科学意识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终结了个人隐私吗?——从《咖啡机中的间谍:个人隐私的终结》谈起[J].科学与社会,2021,第2期
  • 李闪闪1,郑小兰2,张新庆3(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和态度分析[J].科学与社会,2021,第2期
  • 陈小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技术条件、风险分析和创新模式升级[J].科学与社会,2021,第2期
  • 刘露1,2,杨晓雷1,2,高文3(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面向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弹性治理框架研究[J].科学与社会,2021,第2期
  • 赵万里,丁奎元(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绩效困境与科技奖励的新范式——从科技政策到创新治理[J].科学与社会,2021,第2期
  • 李际(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伦多大学生物科学系).基于公众科学的全球合作——植物宏生态野外研究的方法进展[J].科学与社会,2021,第2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