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正中1,许红涛2,李昌3(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区长8段充注成藏模式南北对比[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程晓军(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缝洞型油藏注烃气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张召峰(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肯尼亚高温地热钻井技术在中国干热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前景[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薛宇泽1,2,张玉贵3,韩元红1,2,张廷会1,2,薛超3,肖踞辉4,彭振洲4,郭斌3(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关中盆地韩城大断裂东南地区浅部地温垂向分布特征浅析[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王伟1,陈劭颖1,杨清纯1,刘和平2,张立松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分段压裂诱导地热储层应力场响应的单连通解析模型分析[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胡浩,周鸿,隆辉,凡田友,吴洪波,伍亚,汪敏,杨通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四川盆地老气田开发后期综合潜力分析及开发建议——以W气田震旦系气藏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周海燕1,张运来1,梁潇1,张吉磊1,许亚南1,刘继柱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考虑多因素的多层合采产液量劈分模式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陈劭颖,王伟,杨清纯,张立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干热岩储层多簇缝网压裂热流固顺序耦合模型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郭鸿1,2,夏岩3,陈雷4,金光1,2,刘建强1,2(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省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废弃油气井改造的地热井换热性能影响因素模拟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王佳营1,赵仁保1,李姝璇2,贾瑜3,付宁3,齐双瑜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一种新型泡点压力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以塔里木油区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李超,江超,官燕玲,宗聪聪,曲华,吴巧兰(长安大学).深层埋管换热岩土温度响应及影响半径[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张天安1,王睿峰2,王沣浩2,蔡皖龙2,周聪1,刘博洋1(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中浅层地埋管换热器负荷不平衡率承载能力影响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靳军1,唐洪明2,周基贤1,刘淼1,张文锦2,周翊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阜康凹陷头屯河组敏感性评价及主控因素[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郑克棪.《地热能开发与利用》序[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梁宏刚1,邓锋1,马洪涛1,孙力1,丁辉1,杨俊英2(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阿派斯油藏技术(北京)有限公司).JI-FI反演技术在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XH地区K1bs~3上部储层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6期
-
桑树勋1,2,3,4,刘世奇1,2,陆诗建1,2,朱前林1,2,王猛1,2,3,韩思杰1,2,刘统1,2,郑司建1,2(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程化CCUS全流程技术及其进展[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郭德明1,潘毅1,孙扬1,巢忠堂2,李晓楠2,程诗胜2(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低渗稠油油藏降黏剂-CO2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郭平1,张万博1,JIA Na2,陈馥3,刘煌1,汪周华1,葛性波3(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etroleum Systems Engineering Faculty of University of Regina;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降低CO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助混剂研究进展[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王高峰1,廖广志2,李宏斌3,胡志明1,3,魏宁4,丛连铸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开发事业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CO2驱气机理与提高采收率评价模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崔传智1,闫大伟1,姚同玉1,王建2,张传宝2,吴忠维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CO2驱前缘运移规律及气窜时机预测方法——以胜利油田G89-1区块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张立松1,蒋梦罡1,李文杰1,张士岩1,陈劭颖1,王伟1,孙致学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考虑地质断层激活后的CO2封存流体泄漏模型及数值分析[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程柯扬1,2,戚志林2,田杰2,严文德2,黄小亮2,黄诗文2(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储层变化规律——以HJ油田为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孔维军1,崔传智2,吴忠维2,李立峰1,苏书震1,张建宁1(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中国石油大学).CO2非混相驱前缘运移及气窜规律室内实验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廖松林1,夏阳2,崔轶男1,刘方志1,曹胜江1,汤勇3(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五采气厂;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超低渗油藏水平井注CO2多周期吞吐原油性质变化规律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
王婷婷1,2,吴贵彬1,陈建玲3,孙勤江3,王正波4,冯笑含5,赵万春6,7(东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省网络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及高效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多因素分析提高采收率驱替方式优选方法的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