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子轩,黄建毅,侯娅茸(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20-2022年京津冀城市群节假日人口迁徙结构变化研究——以春运、国庆为例[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陈楠1,任贺1,周健美1,苗长虹2(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化旅游带“中华母亲河”文化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王素婷1,周蓓2(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铜瓦厢决口后蒋啟敭的豫省赈灾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沙元军1,王林1,2,3,4(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近代黄河汛情传递及其对黄河治理的影响[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费兆东1,王林1,2,3,4(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异地收容——论1935年山东黄河水灾的救济措施[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胡晓雨,刘本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47-1949年中共在黄河下游防汛工作中的困难与应对[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陈正正1,李雨真2(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说文》“黑”字形义关系考论[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张正田(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北宋河北草市镇地理分布分析——以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为中心[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牛永利(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市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豫西北沁河支流安泉河水利开发与管理初探[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司艳宇1,李汶泽2(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河文化视域下的明代汴京八景演变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申志锋,师凯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清代中牟地区黄河工程与农作生态的关系探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潘国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河城市生命史:荥泽县水环境变化与城市迁移互动[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孟祥晓,程天池(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五年来黄河史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动向[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高小玲,张雯璐,陈肖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社会升级的耦合协调与驱动机制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杨凯迪,张伟(山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黄河流域森林碳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王震中(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于诗琦(内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抗战大后方国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余同元(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探索黄土地生存环境调适性——评《生存之道:毛乌素沙地南缘伙盘地研究》[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张亮(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中话语提炼的新探索——蓝勇《话语提炼与中国历史研究》评介[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李慧颖,刘本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50-1953年山东黄河治理中的群众动员[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编辑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编辑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入选AMI入库集刊[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王林(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持人语[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2期
-
冯晓多,裴欣(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源唯远与历史传统:泾源略论[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古帅1,李想2(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财经大学).晚清山东黄河河道管理初探[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宋婷1,曾丹2(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唐河南县平乐乡地名考[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何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考古学视域下的晚商王畿格局与周革殷命策略[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赵金华1,张玉梅2,吴朋飞1,3(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宁夏社会科学院办公室;《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编辑部).黄河流域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石晓岚,段良荣,李韦华,张天娇,李江苏.黄河流域城市活力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陈玉龙1,刘翔2,徐海玲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
韩康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论实施《黄河保护法》中环境治理的政府责任[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