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愉飞1,隋跃宇2,陈一民2,于贺1,焦晓光1(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林逸凡1,林春野2,刘希涛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改进和案例验证[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龙静泓1,2,雷琬莹1,2,李娜1,2,滕培基1,2,韩晓增1,何朋1,李禄军1,2(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宋露,何明良,刘颖湘,卜庆云,李秀峰,王臻昱,田晓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稻粒型调控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王亚宁1,程振国1,郭力莉1,褚屿1,叶霞1,陈亮1,2(元泰丰(包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褐煤基有机肥与秸秆联施对土壤肥力及油葵生长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张志明1,2,李禄军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CNKI的近30年土壤团聚体研究趋势分析[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侯慧芝,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王红丽,于显枫,张国平,雷康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立式深旋耕作和覆膜对种植党参土壤物理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邓健睿1,2,杨艳波3,娄婧3,梁陈涛3,温慧3,井丽欣3,王文杰1,3,何兴元1,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辽河上游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持水能力研究[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董欣欣1,孙保亚1,宋雪英2,郭志磊1,刘彦1,王月1(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沈阳大学).不同钝化剂对潮棕壤镉污染的原位钝化效应研究[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宋惠洁1,朱莉英2,杨延安3,胡丹丹1,胡惠文1,柳开楼1(江西省红壤研究所;铅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贤县钟陵乡人民政府).土壤团聚体组分中碳钾分配对芋头-水稻轮作年限的响应[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刘广才1,马彦2,姚雪竹3,于涛1,袁容敏1,许德蓉1(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景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陇中沿黄灌区胡麻宽幅匀播条件下肥料适宜用量研究[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陈亚茹1,王均宜1,赵正雄1,林云红2,熊茜2,甘影秋2,李丽华2(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红塔(烟草)集团楚雄卷烟厂).基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累积及产质量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4期
  • 张春雨1,2,3,李彦生1,于镇华1,刘俊杰1,王光华1,刘晓冰1,吴俊江3,殷奎德2,金剑1,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大豆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栽培重点实验室).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影响作物产量的光合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制[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黄雅丽1,2,马风云2,王霞1,3,马海林1,杜振宇1,3,刘方春1,刘幸红1,马丙尧1(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灌溉施肥方式对核桃幼苗土壤生境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张元良1,刘安1,黄威1,靳冬轩1,刘晓龙1,2,周立青1,杨洪涛1,2(宜春学院;江西省高等院校硒农业工程中心).我国矿区废弃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吕海龙,王姣敏,郭子军,曹力强,张旦,白键,谢淑琴(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氮肥减量配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芹菜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刘畅1,2,3,周明华2,张博文2,3,王兴灵2,3,任兵2,彭韬1,罗维均1,谷丰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家口坝上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刘胜群1,蹇述莲1,2,刘升芹1,2,刘天昊1,李向楠1,王洋1,王小影3,高士波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榆树市土桥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敦化市官地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方式影响春玉米生理成熟期子粒含水量和品质[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刘淼,梁正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低氮高密增微肥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胡晓婧1,白鑫1,曲娟娟2,刘俊杰1,孔令辉2,王光华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叠氮溴化丙锭筛选环境活性微生物的原理及其应用[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刘国辉1,邹文秀2,王伟3,韩晓增2,张义军4,马云桥1(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黑土区中部玉米和大豆肥料利用率研究[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谭晓宇1,2,刘家福1,张柏2,付研竹3(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俄罗斯远东地区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分析[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项小云,杜嘉,赵博宇,周昊昊,宋开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松嫩平原典型农区玉米秸秆覆盖度遥感估算[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林小兵,周利军,何绍浪,王斌强,黄欠如,武琳(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葛种植区中重金属镉调查及其富集特征[J].土壤与作物,2021,第3期
  • 康玉娟1,2,武海涛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2021,第2期
  • 陆欣春1,郑永照2,韩晓增1,陈旭1,邹文秀1,严君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炭对白浆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土壤与作物,2021,第2期
  • 张璐1,2,杨帆1,王志春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咸水结冰灌溉融水淋盐改良盐渍土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2021,第2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