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田立新1,2,丁易1,3,4,臧润国1,3,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林业资源监测中心;海南霸王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业创新中心).热带次生林树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恢复动态的研究进展[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王青,丁易,臧润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热带次生林4种生态功能关键树种补植保存率与生长量[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郭安琪1,陈艳1,刘昱坤1,张旭1,2,于新文1,2,罗丽1,3,高家军1,杨蔡芸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海南长臂猿鸣叫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高家军1,2,张旭1,2,陈艳1,2,郭颖1,2,于新文1,2,罗丽1,3,刘昱坤1,2,郭安琪1,2,杨蔡芸1,2(中国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一种轻量化的海南长臂猿声音识别模型[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钟姣1,姜超1,孙建新1,龙文兴2(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长臂猿夜宿植物的潜在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李佳1,陈明斌2,李迪强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黎母山分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初步调查[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雷婕1,2,许涵1,龙文兴3,丁易4,董佳乐1,2,刘世荣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海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海南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活动区域生境质量评价[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毕玉1,2,金崑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基于环境变量的海南长臂猿适宜栖息地识别[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陈洁1,李艳朋1,许涵1,洪小江2,李意德1,刘世荣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南省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与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李哲1,2,张安安1,2,3,杨琦1,2,张德旭1,2,臧润国4,刘世荣4,龙文兴1,2,柳帅1,2,冯广1,2(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五指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植被类型分类[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柳帅1,张安安2,龙文兴1,3,4,冯广3,齐旭明5,陈远3,杨怀6(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国际竹藤中心三亚基地).海南长臂猿不同海拔栖息地的森林群落特征[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刘世荣.刊首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专刊[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6期
  • 朱教君1,2,3,张秋良4,5,王安志1,6,王传宽7,8,于立忠1,2,3,于大炮1,6,张全智7,8,闫巧玲1,2,3,郑兴波1,6,王冰4,5,周正虎7,8,郝帅4,5,张欣4,5,宋立宁1,2,3,郑晓1,2,3,王兴昌7,8,杨凯1,2,3,全先奎7,8,高添1,2,3,孙一荣1,2,3,张金鑫1,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林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提升对策建议[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王杨1,张启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华北地区林粮争地问题概况与对策建议[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刘颖1,2,3,李国庆1,2,4,杜盛1,2,4(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地区成过熟人工林质量衰退状况、原因与对策[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刘兴良1,刘杉2,包维楷3,李旭华1,李贵祥4,朱万泽5,喻理飞6,蔡蕾1,潘红丽1,冯秋红1,李慧超1,徐峥静茹1,胡宗达7,张利8,刘千里8(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贵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阿坝州林业和草原科学技术研究所).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郝天象1,王兵2,牛香2,刘世荣2,于贵瑞1(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实践与思考[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牛香1,陈波2,郭珂1,3,王兵1,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刘世荣1,缪宁2,张远东1,刘兴良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岷江上游退化森林的保护、修复与展望[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张哲旗1,周灵燕2,王国锋3,杜正刚1,周旭辉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亚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心(NACC)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研究中心;河南省唐河县林业局).华中东南地区高比例人工纯林引发的问题与对策[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谭向平1,汤萱2,郭惠斌3,何金红1,王玮韧1,王森浩1,聂彦霞1,张炜1,叶清1,申卫军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广西大学林学院).华南地区人工林现状与可持续经营对策[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黄长江1,何杨辉1,周灵燕2,刘瑞强1,王国锋3,周旭辉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东北亚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心(NACC)生态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球变化与生态预测研究中心;河南省唐河县林业局).极端气候影响华中和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汪金松1,郝天象1,刘世荣2,何念鹏1,牛书丽1,于贵瑞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新时期我国林草业的使命及其转型发展战略的思考[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于贵瑞.刊首语——“森林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专刊[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5期
  • 陈会玲1,胡建文1,勾蒙蒙1,2,王娜1,朱粟锋1,肖文发1,2,刘常富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秭归柑橘园土壤养分特征和肥力评价[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4期
  • 姜宁,薛寒,朴春根,李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拟日规壳属物种的识别与鉴定[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第4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