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赖丽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数字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侵害个人隐私的反垄断法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王群(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数智时代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之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周大鸣,彭桥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西南的儒化与教育发展 ——以文庙为线索[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桑建泉1,刘同舫2(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类共同体的历史演进及其21 世纪面向[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李双元1,马蓁2(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行为经济学视角下青海农牧民心理资本对巩固脱贫成果的影响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蒋明恩(安徽大学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义理降格与桐城派末期文学的分野[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储昭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城乡经济发展所区域经济研究室).基于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省区经济布局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杨扬(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清朝前中期的法律宣讲与社会教化[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牛丽云(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公共卫生地方应急法制体系及其完善研究 ——以青海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周亚平,李邑昕(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中央苏区“调查会”对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刘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古代西藏林芝历史地理的人文特点与内涵[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王翔1,于晓虹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政治学;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再探人民陪审在司法治理中的作用机制:一项基于司法大数据的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才旦加(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神山与王权移位:拉日江托山在吐蕃历史神话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吴成立,谷中原(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藏东南井盐生产技艺的主要内涵及保护传承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程丽琴1,2,方正3(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内涵演绎与实践意蕴[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李润珍1,毛志华2(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共海南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与本质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取宗1,2,陈卫东3,索端智4(天津大学与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空间的生态认知与保护模式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党永芬(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传统继替与代际更迭:土族家庭结构变迁研究 ——基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十村的调研[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多杰才让(青海民族大学).青海河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李瑾(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沙特阿拉伯当代女性书写及其主题呈现 ——以女性小说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课题组(中共青海省委党校).以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理念引领三江源保护与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6期
  • 曾远1,2,王筱婷3(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财税法治研究中心).论数据要素作为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因素的障碍与破解[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杨雅妮(兰州大学法学院).生态环境公私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协调适用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尹月香1,2,王世靓2,郭圣莉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国家公园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构建 ——以祁连山国家公园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张懿1,于鸿君2,3,1,4(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李伟,夏国锋(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推进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骆家林(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中心).论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胡洪彬(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要素、运行逻辑与铸牢路径 ——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刘伟兵(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观维度[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侯长林(铜仁学院).拓展与归因: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J].青海社会科学,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