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晋瑞,白秀梅,李博博,张垚,郭汉清,杨冲(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煤矸石复垦区不同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能力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张文斌,赵晶,张秀,王俭,刘灿,杨海蓉(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葛海虹,胡俊杰,赵静,汪丹,刘子夜,舒耀皋(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欧盟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要点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艾晓寒,涂晓杰,许萍萍,夏亦雪,毕永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汞胁迫下雪衣藻的生理活性及其藻源性有机物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卢媛,郑君焱,韩顺莉,刘庚,戴燕燕,张鹏飞,赵景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中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污染研究领域进展的中文文献调研[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谭文婷,曹慕华,梁晓霞,陆惠莲,黄文,原丽红(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水产研究所)/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对玉足海参幼体的急性毒性和病理学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陈子旭,张逸霄,李小燕,吴新国,陈兰洲,王高鸿,彭婷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藏大学理学院).草甘膦农药对西藏土壤蓝藻Loriellopsis cavernicola的光合作用抑制机制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冯衍,王章凯,余雪巍,刘天初,顾海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基于Web of Science对土壤介质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闫亮,邹芬芳,刘琳,丁相毅,宋华荣,廖思远,赵高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王惠桐,李卿,陈汉清,陈瑞,李晓波(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微纳塑料肝脏内暴露检测方法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江燕,干红雅,徐伊霖,潘家婧,叶小青(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孕期和哺乳期环境剂量氯氰菊酯暴露对子代雄性小鼠青春期启动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冯敏,王巧鑫,斯朝金,李华悦,赵甲元,廖颖(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效氯氰菊酯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作用的立体选择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原晓红,胡鑫,杨鸣宇,韩明盛,马艳琴(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砷暴露影响小鼠认知功能的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丁嘉文,徐敏,杨刚,王亚婷,刘庆梅,李静文,伍钧(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西南某含氯碱工业园区土壤-地下水中钡的迁移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董智玲,陈莎莎,吕宏森,张连博,姚维志,何文平(西南大学水产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长江上游重庆市江北段鱼类多样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赵远帆,张瑾,曾健平,张静,张颖(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省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室).2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群体感应抑制剂对E. coli的联合毒性效应[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王成金,吕琳,张玉琳,熊忆茗,陈宣樾,秦占芬,王燕飞,林军(内蒙古自治区固体废物与土壤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斑马鱼中高通量毒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蒋皓,吴启堂(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筛选值和用地方式角度探讨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筛选标准的潜在问题[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赵静,刘晓建,杜鹏,葛海虹,张彩丽(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2020年后国际新形势下加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对策建议[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张钰萌,吴倩,鲍天宇,王占生,李颖,刘晓丹,丁晓雯(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销售分公司).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和人群暴露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代杜铃,姜瑢,荣丽,王美娥,陈卫平(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污染生态阈值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侯帅玲,樊瑾珞,任国梁,邓惠,赵媛媛,李佳桐,赵维斌,冯丹,葛成军(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南省热带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研究中心(海南大学);海口市环境毒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检测方法、赋存特征及毒理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干牧凡,张妍,时鹏,陆媛媛,彭闯(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边博浩,吕艺华,苏姗娜,吉日豪,高艳荣,赵子龙,贾玉巧(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包头市肿瘤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塑料对啮齿动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李盼,杨玉菲,薛振,王令,路宏朝,王珊珊,张涛(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理工大学秦巴特色肉制品质量提升与安全控制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理工大学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塑料对陆生哺乳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杨怡欣,董文彬,刘文敏,张晓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启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临沂大学).双酚S对斑马鱼幼鱼早期视觉发育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杨云慧,张博翔,田明明,徐丹(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系统生物学研究所).PFOS及其新型替代物OBS的生态毒理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任航1,熊富忠2,李菲菲1,陈吕军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卤染料废水采用工艺减毒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其毒性变化规律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 刘燕山,孙晶莹,朱明胜,李大命,唐晟凯,钟立强,张增,王超群,沈冬冬(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内陆水域渔业资源重点实验室;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基于eDNA技术的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J].生态毒理学报,2023,第6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