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代景忠1,白玉婷2,卫智军3,张楚4,闫瑞瑞4(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切根对羊草营养生长期内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王兆鹏1,2,张同文2,袁玉江2,张瑞波2,喻树龙2,刘蕊2,石仁娜·加汗2,3,郭冬2,3,王勇辉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树木年轮生态实验室;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罗霄山南部4个针叶树种生长特征及其气候响应对比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杨德春,胡雷,宋小艳,王长庭(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凋落物质量及其分解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陈胜楠,陈左司南,张志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山区油松和元宝槭冠层气孔导度特征及其环境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左永令1,杨小波1,李东海1,吴二焕2,杨宁3,李龙1,张培春1,陈琳1,李晨笛1(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环境因子对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格局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谭一波1,2,田红灯1,2,曾春阳3,沈浩1,2,申文辉1,2,叶建平4,甘国娟5(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猫儿山铁杉相邻植株冠层机械磨损对枝叶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李唐吉1,王懋林1,2,曹颖1,徐刚1,杨琪祺1,任思源1,胡尚连1,2(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竹笋期竹箨和笋体的日间蒸腾特性及其对水分运输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韩璐,杨菲,吴应明,牛云明,曾祎明,陈立欣(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晋西黄土区典型乔灌木短期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贺露炎1,侯满福1,唐伟1,刘雨婷1,赵俊2(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师宗县林业和草原局).滇东菌子山喀斯特森林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方精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碳中和的生态学透视[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王娇1,2,关欣1,3,张伟东1,3,黄苛1,3,朱睦楠1,3,杨庆朋1,3(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功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杉木幼苗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氮添加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李豪,马如玉,强波,贺聪,韩路,王海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胡杨当年生小枝茎构型对展叶效率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李崇玮1,柏新富1,陈国忠1,朱萍1,张淑婷2,侯玉平1,张兴晓1(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不同恢复年限老参地土壤养分以及酚酸类代谢物含量差异[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李鑫豪1,田文东2,李润东1,靳川1,蒋燕1,郝少荣1,贾昕1,3,田赟1,3,查天山1,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市房山区林果科技服务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松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张小燕1,2,WEE Kim Shan Alison1,KAJITA Tadashi3,曹坤芳1,2(广西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Iriomote Station,Tropical Biosphere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种源地对两种红树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温度的适应性遗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魏春雪1,2,杨璐2,3,汪金松2,杨家明1,2,史嘉炜1,2,田大栓2,周青平1,牛书丽2(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增温对陆地生态系统根系生物量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林秦文1,于胜祥1,唐赛春2,崔夏3,高信芬4,王焕冲5,刘全儒6,马金双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北京市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编目现状及有关问题[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李绍阳1,2,马红媛1,赵丹丹1,3,马梦谣1,亓雯雯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火烧信号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欧文慧1,刘亚恒1,2,李娜1,徐芷妍1,彭秋桐1,杨予静1,李中强1(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柴达木盆地水生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多假说验证[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闫涵1,张云玲2,马松梅1,王春成3,张丹3(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干旱区景观生态重点实验室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黑果枸杞在新疆的适宜分布模拟与局部环境适应性分化[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1期
  • 李耀琪,王志恒(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叶片形态的生态功能、地理分布与成因[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周园1,叶小洲2,王少鹏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潘权1,2,郑华1,2,王志恒3,文志1,2,杨延征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李海东1,2,吴新卫3,肖治术1,2(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种间互作网络的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机制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井新1,贺金生2,3(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KU Leuven;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多服务性的关系:回顾与展望[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王志恒1,刘玲莉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前沿与展望[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 钟志伟1,2,李晓菲3,王德利1,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重点实验室;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秸秆生物学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21,第10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