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芬妮,张俊飚,何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替代与互补:农民绿色生产中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赵振翔1,王亚柯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房奴效应”存在吗? ——购房行为对我国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余亮亮1,蔡银莺2(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购买城镇商品房能提高农民幸福感吗? ——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晓乐1,王志刚2(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列斐伏尔视域中的都市革命:性质、对象与界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程新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论生命伦理学中身体理论的重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朝东,王珅(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抽象与具体”的现象学澄清[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任莉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我国居民对就业与失业问题关注的趋势分析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陈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多元文化主义的世界性:欧洲观念的对抗与共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贾凌昌(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儿童与失能者转变为独立实践推理者如何可能 ——基于麦金太尔“依赖性的理性动物”的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对《环境哲学的基本思想》的批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徐明华1,江可凡2(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自我映射”与形象建构:外交格局调整下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心理形成机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昆,王孟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邱红(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陶瓷首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王孟晴,张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寰球民意与国家形象”专题研究·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金滨(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 张金滨服装设计作品选登[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明新,游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美国公众的“中国崛起”认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一项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李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公平感:结构与变动趋势(2006-2017年)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匡兵1,左剑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阿德莱德大学建筑与建造环境学院).政策工具影响耕地保护效果的区域异质性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6期
  • 张莉(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从性别和婚姻状况的角度探讨代际支持对我国老年人抑郁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陈光燕,司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居住方式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基于CHARLS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郭亮(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扶植型秩序: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社区治理 ——基于江苏P县、浙江J县的调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杜鹏(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利益密集、制度创新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基于浙江“宁海36条”的实践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于龙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基层党领导司法的组织生成 ——“结构-机制”的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冯燕芳(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及其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意义[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刘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基层法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回应形态及其形塑机理 ——兼评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话语[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郭振华(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美好生活是城市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人是城市动物”中的自然目的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 高春花(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城市空间特质及异化防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