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曼利1,戴志刚2,顾炽明1,胡文诗1,李银水1,秦璐1,鲁明星3,廖星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湖北省油菜办公室).油菜用地养地的作物优势及其在冬闲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董奇琦1,袁洋1,杜琪2,刘振华1,史晓龙1,张克朝1,周东英1,杨旭1,王晓光1,蒋春姬1,刘喜波1,郭峰3,赵新华1,于海秋1(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花生带状间作对植株氮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曹中盛1,李艳大1,黄俊宝1,孙滨峰1,叶春1,舒时富1,吴罗发1,田永超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江西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监测花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最优植被指数及适宜波段带宽[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全双,陈亚淑,孙梦嘉,程晨,陈洪建,李晓雯,邓乾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亚麻籽-火麻仁植物乳制备工艺对其稳定性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郭敏杰1,邓丽1,李玉荣2,王瑾2,任丽1(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冀花高油酸花生品种综合评价[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王博,董莹莹,付雪,刘赫禹,张翔超,刘冀,史飞飞,赵雪,韩英鹏,李文滨,滕卫丽(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巩佳莉,孙东雷,卞能飞,王幸,王晓军(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我国花生青枯病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叶景秀,柳海东,星晓蓉,李钧,杜德志(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国家油菜改良中心青海分中心;农业农村部春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青海省春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关系研究及叶绿素主效QTL位点cqSPDA2连锁标记开发[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汪瑞清,张志华,吕丰娟,林洪鑫,魏林根,肖运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环境宜春观测实验站).氮肥减施对连作芝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韩喜国1,杨波1,于德彬2,徐长洪1,孟凡钢2,邱强2,赵婧2,张鸣浩2,闫晓艳2,张伟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洮南试验站;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灰性缺铁土壤不同铁效率大豆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对Fe-EDDHA肥的响应[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萨初如拉,巴都木才茨克,田睿林,侯占铭,王振兴(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花生、大豆及胡萝卜对斑须蝽生长发育和成虫成活率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李绍建1,高蒙1,王娜1,范腕腕1,桑素玲1,杨光2,李航宇2,崔小伟1,王振宇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花生网斑病原菌孢子差异及其致病力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杨剑锋1,段锐1,张文兵1,Mandela Elorm Addrah1,云晓鹏2,张键1,杜磊2,段小军3,刘宝玉4,赵君1(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内蒙古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田间向日葵品种籽粒锈斑发生程度比较[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张永芳,王明明,赵丽华,张东旭,贾永芳,王建敏,李可莹,陈凌心(山西大同大学).不同大豆品种萌芽过程营养成分变化规律比较[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文雁成,何俊平,蔡东芳,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曹金华,胡坤,赵磊,王东国,刘奕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甘蓝型油菜表皮蜡粉遗传规律及其抗逆效应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杜帅1,万丽丽2,王转茸2,徐义1,洪登峰1,杨光圣1(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蓝型油菜抗草甘膦基因遗传转化及抗性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赵朝森,赵现伟,王瑞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西省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区试鲜食夏大豆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戴飞1,赵武云1,史瑞杰1,赵一鸣1,张锋伟1,刘小龙1,张仕林2(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胡麻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李哲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香榧仁油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熊梅1,杨光圣1,2,洪登峰1,2,王朝阳1(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洪山实验室).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圣光168父本根肿病抗性的遗传改良与应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胡雯恬,王财金,杜景红,王洋(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大豆种子活力相关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翟莹1,马婷婷1,何佳琦1,张军2,李铭杨1,陈炯辛1,于海伟1,李珊珊1,孙天国1(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大豆GmDof2.2 提高转基因烟草对盐胁迫的敏感性[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房庆伟,张沿政,郑己强,李泽阳,李月,赵佳梁,王雪松,苌兴超,陈龙,景雅,宋春晓,李永光(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大豆GmLecRlk基因耐盐功能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张骐飞1,陈健妙1,侯辛辛1,李淑雅1,王健2,赖杭桂1(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大油茶4号快繁及组培芽做接穗的芽苗砧嫁接体系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邹子湘1,2,刘营1,2,周定港1,2,3,刘丽莉1,2,3,张大为1,2,3,吴金锋1,2,3,李莓4,严明理1,2,3(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遗传改良与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安全利用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甘蓝型油菜秸秆水浸液对水稻萌发和生长的化感作用[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侯立龙1,蒋洪蔚2,熊心1,郑海洋1,曹富斌1,魏茹茹1,张一超1,赵雨轩1,郭梦瑶1,陈庆山1(东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三粒荚数相关QTL的分子标记开发与验证[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徐婷1,柳延涛2,王海江1,李强3,王鹏2,董红业2(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盐碱胁迫对花生种子发芽特性影响及盐害综合鉴定评价[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5期
  • 陈柳1,李海燕1,孟庆林2,郑立秋1,常海城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啶酰菌胺与咪鲜胺复配对核盘菌的联合毒力测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5期
  • 陈鹏枭,郭平平,杨帆,刘烨,吴建章,朱文学(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不同干燥工艺下脱皮油莎豆干燥特性及品质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5期
  • 余燕,贺原,邹翔宇,周茂润,张付贵,朱宗河,周可金(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双低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