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叶浩生1,苏佳佳2,苏得权1(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身体的意义:生成论视域下的情绪理论[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卢海陵1,杨洋2,王永丽2,张昕3,谭玲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系;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激将法”会激发还是打击员工?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的“双刃剑”效应[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张梅1,丁书恒1,刘国芳2,徐亚珍1,傅鑫媛1,张巍3,辛自强4(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网络突发事件中的负性偏向:产生与表现[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李依蔓1,2,刘程1,庄恺祥1,霍腾宾1,徐鹏飞3,罗跃嘉2,4,3,5,邱江1,6(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齐鲁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格特质及脑功能连接对社交网络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袁璐一,常若松,马锦飞(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驾驶员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规则图式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林让1,2,杨宜苗2(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矛盾态度对决策后自我评价的影响:有中介的双阶段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柯晓晓1,齐惠紫1,梁家辉1,金欣园1,高婕1,张明霞2,汪亚珉1(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研究室).中国人整体性思维特征的情境评估法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21,第12期
  • 李巧灵1,2,赵君哲1,2,乔诗绮1,2,郭腾飞1,2,王明辉1,2,赵国祥1,2(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大学心理学院).不同社交媒体使用目的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张丽华,朱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自恋与攻击性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徐冉,张宝山,林瑶(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孙琳1,2,段涛1,刘伟1,陈宁1(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特质正念对初中生学业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魏新东1,汪凤炎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自我-朋友冲突情境下智慧推理的文化差异及其机制[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唐晓雨1,2,佟佳庚1,2,于宏1,2,王爱君3(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心理学系,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内外源性空间注意对多感觉整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谭青蓉,汪大勋,罗芬,蔡艳,涂冬波(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一种高效的CD-CAT在线标定新方法:基于熵的信息增益与EM视角[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段珅,孟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排名列表项目展示方式对于项目评价的极化效应[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孙彦良1,宋佳汝1,辛晓雯2,丁晓伟3,李寿欣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学生工作处;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视觉工作记忆的同类别存储优势[J].心理学报,2021,第11期
  • 白洁,杨沈龙,徐步霄,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达者何以兼济天下:高阶层再分配偏向的心理机制及谦卑的作用[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邓昕才,何山,吕萍,周星,叶一娇,孟洪林,孔雨柔(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职场排斥对员工家庭的溢出效应:归属需求和工作家庭区隔偏好的作用[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谢其利,郑惠珍,江光荣,任志洪,樊燕飞,刘加怀,张文(贵州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与小学4~6 年级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交叉滞后研究[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陈玉明,李思瑾,郭田友,谢慧,徐锋,张丹丹(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深圳英智科技有限公司;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大学磁共振成像中心).背外侧前额叶对主动遗忘负性社会反馈的作用:针对抑郁症的TMS 研究[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邓晓红,李婷,薛超,J.Peter Rosenfeld,卢洋,王莹,展小飞,鄢阁俊,欧阳丹(湖北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系).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复合反应范式:有效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武瑞娟,陈玖柒,李研(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愤怒emoji 位置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邢强,吴潇,王家慰,张忠炉(广州大学心理学系).通道呈现方式与感知学习风格的匹配性对粤-普双言切换代价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李芳,李馨,张慢慢,白学军(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句子结构与控制动词类型对题元角色指派的影响[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 陈伟,林小裔,李俊娇,张文曦,孙楠,郑希付(华南师范大学大脑认知与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省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条件性恐惧提取消退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21,第10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