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冬红,靳紫涵,黄勇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课程研究——以文化响应式教学为视角[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邢亮,李准(鲁东大学).价值·任务·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刘镇,周柏春(浙江农林大学).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意义、挑战与路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刘建琼(云南民族大学).壮族麽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韦幼玲(百色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文化的重塑——基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都乡的调查[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袁文科1,王凤杰2(山西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动员——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为中心的考察[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何佳蓉(合肥经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困境与路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宋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文化重塑:民族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实践——基于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田野调查[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郑海祥,林晨(浙江师范大学).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李晓悦(广西民族大学).地方民俗习惯融入乡村治理的功能价值、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屈永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傣族创世史诗中的印度神话元素——以《巴塔麻嘎捧尚罗》为中心[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宁亚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正确把握民族共同性与差异性关系的理论与实践[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李胜兰(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语金龙岱话与越南下琅岱语语音比较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罗兴贵,杨世恒(贵州民族大学).滇东北次方言苗语?au31字被动句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杜宝君,樊瑞科(石家庄铁道大学).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媒介逻辑及其内在向度[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余招文(百色学院).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吴京京(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经济资助+心理资助”:高校资助体系优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陈灿龙(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南宁白话民谣的文化价值与创新实践[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百色学院学报》编辑部).《百色学院学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征稿启事[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6期
-
罗静,柳福东(广西大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颜世强(百色学院;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基于学科竞赛的融合式BIM教学体系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王锋1,2,龙从军1,安波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汉—藏音译规则及其实现途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樊虎(广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优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汪明海,刘其龙,朱敬敬(百色学院).滇黔桂边革命老区红色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黄仁佳(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以人民为中心视域下社科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黄成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缅语名词范畴化为类别词的途径和机制[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黄玲(广西民族大学).多样与和合:稻作农业的神话叙事与生态智慧——中国—东盟跨国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之二[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
周竞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团结奋斗:铸就广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之关键[J].百色学院学报,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