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龙1,李陈1,刘佩诗1,常珺枫1,周晓天1,张宁1,祝尊友2,翁亚伟2,马友华1(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金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牛粪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陈正发1,2,龚爱民1,2,宁东卫1,2,张刘东1,2,王建雄1,2,相彪1,2(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RUSLE模型的云南省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刘帅楠1,李广1,杨传杰1,杜佳囝1,徐万恒2,谢明君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植被类型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异[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余轩1,2,王兴1,2,吴婷1,2,王启学1,2,马昀1,2,谢莉1,2,宋乃平1,2(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围封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云慧雅1,毕华兴1,2,3,4,5,王珊珊1,赵丹阳1,崔艳红1,王宁1,兰道云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陈娟1,宋乃平1,2,陈林2,王兴2,王启学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荒漠草原不同覆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杜佳囝,李广,马维伟,杨传杰,刘帅楠,徐万恒,谢明君(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施政乐1,张建军1,2,3,4,申明爽1,刘畅1,胡亚伟1,徐勤涛1,李阳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高怡婷1,2,钟科元2,钟小敏3,汪姚2,罗栋梁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SWAT模型土壤空间离散化对径流和输沙模拟结果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高雅宁1,廖李容2,王杰1,宛倩1,刘国彬1,2,张超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禁牧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土壤粒径多重分形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周凡凡1,高建恩1,2,3,王照润1,王鹭1,刘思璇1,高哲4,李兴华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坡面降雨径流侵蚀输沙的不平衡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李晓丽,曹敏,茆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西南岩溶槽谷区近20年NDVI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黄萱1,丁继辉1,邹钰文1,王玥1,佘冬立1,2(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侵蚀产沙对景观特征的非线性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张波1,2,吕廷波1,2,赵秀杰3,王东旺1,2,徐强1,2,邢猛1,2,周小杰1,2(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水资源管理中心).不同灌溉定额对滴灌骏枣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邰继承,李锐,杨恒山,张玉芹,张瑞富(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浅埋滴灌条件下优化施氮对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田碳、氮足迹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杨铭珂,贺中华,张浪,皮贵宁,游漫(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不同时间尺度下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过程[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顾朝军,朱永清,李仁华,姚赫(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鄱阳湖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及其对入湖悬移质输沙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张建伟1,石孝均1,2,徐文静1,张学良1,刘瑞1,魏勇1,赵秋3,张宇亭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果园绿肥对土壤磷组分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徐志鹏1,穆奎1,董文俊2,严惠敏1,张体彬3,2,邹宇锋2,丁奠元1,2,冯浩3,2(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关中地区播前土壤墒情对覆膜旱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张金萍1,2,陈照明2,王强2,马军伟2,俞巧钢2,叶静2,马进川2,孙万春2,潘建清3(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农村局).缓释氮比例对一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陈华斌1,田军仓1,2,3,李王成1,2,3,沈晖1,2,3(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基于水肥耦合的滴灌西兰花光合-产量-品质试验及综合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夏露1,马耘秀1,宋孝玉2,秦扬芳1,毕如田1,吕春娟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河中游昕水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归因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张姣,徐明,文春玉,聂坤,张健(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黔中地区不同干扰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薛东明,郭小平,张晓霞(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干旱矿区排土场不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下减流减沙效益[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姜兴雪1,2,查瑞波1,3,毛兰花1,2,查轩1,2,陈诗婷1,2,刘川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蚀性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周薇1,石磊2,许明祥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微塑料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廖月清,陈明,郑小俊,邹杰平,王军锋,陈伟江,王苗苗(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配施沸石对江西某钨矿区Pb、Cd、W的淋溶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闫帅旗,刘俊娥,周正朝,边熇,朱冰冰(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坡面不同植被覆盖格局下的水文连通性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袁江1,2,李瑞1,2,舒栋才3,黄凯1,2,盘礼东1,2,张琳卿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基于SWAT模型的喀斯特流域产流特征对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
张磊1,2,贾淑娴1,2,李啸灵1,2,陆宇明1,2,林伟盛1,2,刘小飞1,2,郭剑芬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改变凋落物和根系输入对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1,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