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全晓洁1,2,3,蔡其勇3,谢霁月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回归与回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乡村教育建设的未来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邓莉1,詹森云2(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南昌市红谷滩区教育体育局).谁更可能成功?中国、美国和芬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侯怀银1,原左晔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乡村振兴呼唤乡村教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姜勇1,底会娟2,黄瑾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河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哈巍,范皑皑,李孟泽,肖烨,王瑶,林璐,陈思源,李昀玮,曹宇莲,yuliana,dementyeva(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从全球到中国: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协同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沉重的学生负担:角色的过度外溢及其后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孙蔷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园教师“幼儿学习研究与支持”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孙杰(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化教育思想为教育理论 * ——以《学记》研究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宋岭(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育空间中的身体规训及其改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2期
  • 马淑风,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什么才是高阶思维?——以“新旧知识关系建立”为核心的高阶思维概念框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姜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高中生学习动机发展模态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创造性心理学视角下的创造性培养:目标、原则与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作为理论构念的素养及其模型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雷浩,李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数字工具支持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何影响?——来自137项实验与准实验的元分析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顾昕1,毛梦琪1,马淑风1,陈森宇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曼彻斯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贝叶斯网络方法能为教育研究带来什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张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智商与情商哪个对学习更重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戴耘(纽约州立大学University at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教育心理学的危机:挑战和定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艾瑞克·安德曼1,马淑风2,姜怡2,杨向东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教育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艾瑞克·安德曼教授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1期
  • 刘喆(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什么是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内涵与发展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张翕1,陆铭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新人口形势下的公共教育供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刘晖,马浚锋(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竞争型政府: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一种解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周慧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图像启蒙与社会教育——以晚清通俗画报为考察中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虞嘉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破局共舞的防灾教育:传承灾害与灾祸记忆的教育尝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卢晓东(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适应、重混与涌现:新时代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定位与定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张家勇1,朱玉华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民办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唐纳德·伯格(深度学习倡导者联盟).心理学胜过教育学:评中国的“新教育实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陈文新1,赵婧2(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信息化学习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郑鑫1,刘源2,尹弘飚3,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文化与情境是如何影响教师学习的?——以中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杨帆1,何雨璇1,夏之晨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反思会持续改善教师的课堂行为吗?——基于对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追踪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0期
  • 顾小清,李世瑾(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本质内涵与应然路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9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