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光辉.十九世纪中末期澳洲华人公平待遇的诉求运动[J].暨南史学,2023,第26期
-
刘家浩.东方主义知识、定见与管治──以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管治为例[J].暨南史学,2023,第26期
-
邓淑瑜.婆罗洲的华人移民与贸易──以英属北婆罗洲斗湖与荷属打拉根为例(1910-1940)[J].暨南史学,2023,第26期
-
彭诚鑫.北洋政府前期的侨生教育(1911-1921)──以北京为中心的考察[J].暨南史学,2023,第26期
-
李盈慧,蔡嘉悦,简慧愉.横看成岭侧成峰──李盈慧教授口述访问纪录[J].暨南史学,2023,第26期
-
叶茜滢.评介《19世纪槟城华商五大姓的崛起与没落》[J].暨南史学,2023,第26期
-
琚小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赓续宋祚抑或绍承元统:明代的元统论争及其嬗变[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全莹1,张耀元2(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百济大通寺“大通”铭平瓦片研究[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邱轶皓(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完者都史》“七〇六年纪事”译注[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卫驰1,刘晓东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命”到“崇德”:后金两代君主天命思想探究[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吴宏岐,张超凡(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广告史料看民国时期梅州籍水客的侨款寄送和侨批网络[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杨雄东1,梁冬丽2(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文报刊与民初旅暹华侨的跨域教育[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颜小华,王艳(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英法博弈视角下的晚清西南边地事件的处理[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高弘泽,陈广恩(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清初广西边地的疆土纷争与社会秩序的重构——以“土富州官族叛据镇安府”事件为考察中心[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梁永泽(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乾隆朝宫廷玻璃画艺术兴衰考述——兼论广东匠作的影响[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贾海涛,邹宇航(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莫尔克罗夫特在西喜马拉雅地区的探察活动及其历史影响[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吴昌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元史研究室).金蒙鼎革之际襄陵完颜玉家族命运考——以《襄陵完颜氏先茔碑》为中心[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白云敏(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元初中书户部职掌变迁初探[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干雪敏,乔志勇(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元代道士王寿衍江南求贤考论[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王伯伦(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20世纪前期香港与中药贸易全球化探析(1900—1940年)[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马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德国汉学家赫美里与怀圣寺碑研究[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田兆心,路伟东(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海上漂来的殖民者——从1847年朝法“丁未事件”看近代东西接触的一个侧面[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薛冰(安徽大学历史学院).15—18世纪东南亚“妇女主商”现象研究[J].暨南史学,2023,第2期
-
汤开建,李嘉昌(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清雍乾嘉时期瑞典东印度公司广州贸易的地位、作用与影响(1732—1806)[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
张重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论唐西州初期的人口流动及阶层分化[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
钟建华(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暨闽南文化研究中心).明清时期南洋华人社会的创建与转型——以马六甲青云亭为视角[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
于洁(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元大都“结羊肠”风俗证补[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
杨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明末清初尼泊尔银币在西藏地方的流通(1560—1788)[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
周运中.西北丝路上的珍奇动物考[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
王霰1,张晶雯2(广州市白云区东平学校;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元代葛根外传及罗卫、龙牙菩提葛根酒的酿制[J].暨南史学,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