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田培1,2,王瑾钰1,2,花威1,2,郝芳华2,黄建武1,2,龚雨薇1,2(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及耦合协调性[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崔嘉宇1,2,郭蓉1,宋兴伟1,张悦1,2,陈晨3,吕学研1,董圆媛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洪泽湖出入河流及湖体氮、磷浓度时空变化(2010-2019年)[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张军毅1,孙蓓丽2,3,朱冰川1,石浚哲1,周克茹3,吕学研4,葛芹玉2,张咏4,陆祖宏2,张虎军1(江苏省无锡环境监测中心;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无锡市生物芯片重点实验室;江苏宏众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基于分子标记的藻类鉴定研究进展[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潘成梅1,刘洋1,安瑞志1,黄香2,巴桑1(西藏大学理学院青藏高原湿地与流域生态实验室;西藏大学理学院高原流域环境化学实验室).西藏麦地卡湿地的浮游植物 ——1.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胡愈炘,彭玉,李瑞雯,黄杰,周正,胡圣,王英才,邱光胜(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丹江口水库浮游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张运林1,张毅博1,李娜1,2,孙晓1,2,王玮佳1,2,秦伯强1,3,朱广伟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中科深瞳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利用陆基高光谱遥感捕捉太湖蓝藻水华日内快速变化过程[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熊捷迁,弓晓峰,江良,李昊霖,袁少芬,林媛,吴莉(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水体沉积物中Zn、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基准验证[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王永猛1,2,柯森繁1,2,林晨宇3,张奔1,2,杨国党1,2,雷青松4,邓晓川5,石小涛1,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省鱼类过坝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广州市天河区水务设施建设中心;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红河(元江)流域的典型鱼类游泳能力探究及在过鱼设施流速设计中的应用[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马松1,2,魏榆1,2,韩翠红1,2,晏浩1,刘再华1,孙海龙1,鲍乾1,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喀斯特水库水化学特征及对无机碳沉积通量的指示[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卞宇峥1,2,薛滨1,2,张风菊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近三百年来洪泽湖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分析[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杨长明,陈霞智,张一夔,范博博(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巢湖湖滨带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姚程1,2,胡小贞2,姜霞2,陈俊伊2,王坤1,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实验室).太湖贡湖湾人工湖滨带水生植物恢复及其富营养化控制[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耿悦1,2,吕喜玺1,2,于瑞宏1,2,3,孙贺阳1,2,刘心宇1,2,曹正旭1,2,李向伟1,2,朱鹏航1,2,葛铮1,2(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河流与湖泊生态重点实验室;蒙古高原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梁素海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杨桐1,袁昌波2,曹特2,文紫豪2,丑庆川2,毛永杨3,张霄林2,倪乐意2(云南省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省大理州食品检验检测院).洱海沉水植物群落恢复与优化初探[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查君珍1,姜春露1,2,陈星1,安士凯3,郑刘根1,陈永春3(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水文地球化学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崔旭1,2,张兵1,何明霞1,2,夏文雪1,2,王义东1,赵勇3(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生态补水对白洋淀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张小琴1,吴成城1,佘亮亮2,包为民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宁波弘泰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微分响应的流域产流分单元修正方法[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管锡东1,2,蒋宏忱1,姜颖3,陈旭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公共实验平台).近百年来我国西南地区酸沉降背景下湖泊环境变化 ——来自四面山龙潭湖沉积硅藻证据[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彭兆亮1,汪院生2,胡维平1,陈昌仁3,张怡辉1,崔健1,万骏3,吴晓兵3,许诺3,徐佳培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洪泽湖风生流对风场和水位变化响应特征[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李彦彦1,2,李冰2,3,杨桂山2,3,万荣荣2,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1960年以来洞庭湖江湖连通河道松滋口枯水期分流变化特征及应对策略[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黄一昕,梁忠民,胡义明,李彬权,王军(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基于洪水预报系统误差反演的多河段联合校正方法[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蒋先逞豪1,李瑞利1,杜杰2,江鎞倩1,石聪1,毛鹏1,邱国玉1,沈小雪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九寨沟管理局).“8.8”大地震后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湖泊淤积与沼泽化现状评价[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周川乔1,2,彭宇1,2,邓杨1,2,吕成旭1,2,朋毛羊藏1,张思远1,2,许晓光1,2,王瑜1,张利民1,2,王国祥1,2(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富营养化湖泊中硫酸盐对蓝藻衰亡产甲烷过程的影响[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方道艳1,施丽梅2,李朋富1,蔡元锋3,张民2,史小丽2,吴庆龙2,于洋2(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群体培养体系中细菌群落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冯雪,夏军强,周美蓉,邓珊珊(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特性[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刘建超1,郑超亚1,任静华2,陆光华1,李一平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平原河湖系统中典型全氟化合物的胶体吸附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陈敏1,2,许浩霆1,郑祥旺1,虞之锋1,肖尚斌1,2(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夏季降雨事件对水库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影响:来自湖北官庄水库的高频观测[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武瑞文1,2,安建梅1,陈如如1,欧阳珊2,吴小平2(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多位点分子标记和线粒体基因组学中国蚌类(蚌目:蚌超科)物种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J].湖泊科学,2021,第6期
  • 高可伟1,2,朱元荣2,孙福红2,陈艳卿2,廖海清2,马蕙蕙2,3,胡晓燕1,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我国典型湖泊及其入湖河流氮磷水质协同控制探讨[J].湖泊科学,2021,第5期
  • 闫雪燕1,张鋆1,李玉英1,蒋叶青1,崔真真1,高肖飞2,吴乃成3,Fohrer Nicola3,韩雪梅1,4(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水生态健康研究组;德国基尔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系;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态调水过程水文和理化因子共同驱动丹江口水库库湾浮游植物季节变化[J].湖泊科学,2021,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