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梦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者态度”的传承——从沈从文与青年的关系谈起[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汤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空间的表意——现代文学中“公馆”叙事的多元特征[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车晓宇,陈军(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以笔为镜:天津南开学生演剧剧评考论(1915-1935)[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陈红旗(海南大学人文学院).老舍早期小说对五四运动影响限度的考量[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孙桂荣(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遇罗锦“实话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女性个人化叙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武斌斌(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废名《阿赖耶识论》的“论争精神”与“文本实践”[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赵思运(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俚语续骚经”:刘大白的“旧体新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黄健(浙江大学文学院).闻一多与中国“士”文化精神[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颜同林(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蹇先艾与闻一多:诗歌创作交往及影响考论[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刘保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本色是诗人——闻一多庄屈阐释及其实践[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陈海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底层转型:晚清民国川西县域文人的兴起及其活动[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尹威(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政治—情感”的纠葛与调适——论延安文学后期的“新方言意识”[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李国太(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文学院).迟滞的现代性:抗战时期康定文艺社成立始末考述[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李直飞(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结满“乡愁”的“世外桃源”——西南联大作家的蒙自体验及蒙自形象建构[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何亦聪(山西大学文学院).现代散文史中的言志派及其思想谱系——评黄开发新著《言志文学思潮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喻宛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从“形象二元论”到“历史断裂论”——美国汉学脉络中的中国现代木刻运动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李文平1,熊文2(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文艺与政治结缘——论郭沫若的抗战文艺观及史剧创作实践[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骆寒超(浙江大学).李金发系列论(四):李金发诗的意象象征体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张杰(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三重接合”框架下新媒介文学的技术载体、阅读场景与内容文本[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李瞳(吉林大学文学院).新世纪“学者小说”界说及创作研究[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赵艺阳(西北大学文学院).“七月”的钩沉与厘定——对《白色花·序》的一种解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从“延安学”到“域外延安学”——兼作主持人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宋雨娟(南开大学文学院).济南之行前后丁玲与胡也频的思想及创作[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门红丽(中国石油大学).丁玲的“乡村疗救”及其限度[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张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苦”的政治与“生”的脱嵌——《死火》一解[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韩江华1,黄丽娜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蔡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的几篇序诗[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沈瑞欣,陈建军(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留美书信中若干人事考述[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徐莉茗(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保守还是激进?立宪抑或共和?——《新中国未来记》的政治意涵新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
丁晓妮(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空间与身份——从旧体诗看“南京鲁迅”的转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