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福元1,2,杨求华2,肖益群2,王丽莉2,3,吴建绍2,周宸2,林琪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高温胁迫对南移仿刺参热休克蛋白基因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梁阳阳1,卢文轩1,杨坤1,李静1,赵秀侠1,方婷1,高娜1,陈康2,尹峰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巢湖管理局渔政管理总站).巢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高超1,王鹏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模式探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崔锡帅1,2,孟晓雪1,2,卫育良2,段美2,刘兴旺3,徐后国2,朱永祥4,梁萌青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在暗纹东方鲀饲料中的应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赵柳兰1,龙亚男1,张乐纪1,张纯2,徐来1,刘巧1,罗杰1,杜宗君1,杨淞1(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凌岚馨1,2,范共1,2,胡云1,2,黄俊满1,2,李晨虹1,2(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揭示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朱国平1,2,3,4,林伊元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年夏季西白令海狭鳕胃含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宋婧1,2,吕丹1,丁锐1,2,张晓可1,2(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庆师范大学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线有机磷农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沈蔚1,2,彭战飞1,2,龚小玲3,张进1,2,朱振宏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基于DIDSON的水库鱼类资源探测与时空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顾叶丹1,2,3,王冰琦1,2,3,王宏杰1,2,3,胡沛男1,2,3,祖尧1,2,3(上海海洋大学科技部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斑马鱼hoxb4a在心脏发育中的功能[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李红婷1,2,邹柯姝3,张帅1,2,曹漪婷1,4,卢芷程1,2,陈作志1,5,李敏1,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珠江河口鱼类种类组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蓝蔚青1,2,3,陈雪宁1,冯豪杰1,谢晶1,2,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腐败希瓦氏菌的作用机制初探[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徐梦娇1,2,董为贞1,2,张真1,2,朱旭华3,郭美华3,孙旭锋4,刘其根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浙江省东阳市南江水库管理局;浙江卫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江水库蓝藻水华应急处置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变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林乾晗1,2,耿喆1,2,朱江峰1,2,张毓颖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印度洋长鳍金枪鱼CPUE权重配置对资源状态指标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梁浩1,周志刚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科技部海洋生物科学国际研究中心).缺刻缘绿藻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功能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杨三峰1,李松林1,2,代敏1,陈乃松1,2(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酵母类产品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应用[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曹海鹏1,2,周慧华1,2,顾颖1,2,陈百尧3,安健3(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抗中华绒螯蟹维氏气单胞菌中草药的筛选及其复方制剂的配伍优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熊满辉,任泷,陈永进,詹政军,刘鹏飞,徐东坡(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16—2020年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对太湖水环境的响应[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王银肖,杨慧兰,谭慧敏,王敏,穆淑梅,康现江,陈咏霞(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白洋淀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崔钰莹1,2,林琴琴1,2,朱江峰1,2,陈作志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东太平洋中上层食物网结构指数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温英1,林军1,2,杨冠林1,杨伟1,唐建江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贻贝浮筏养殖设施水动力效应及附生海藻碎屑输运的数值模拟[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梁凡1,杜明2,潘迎捷1,3,4,刘海泉1,3,4,5,赵勇1,3,4(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水产品加工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酸性电解水对低温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杀灭效果[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陈建文1,2,方舟1,2,李庆伟3,郭立新1,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图信息中心).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构设计[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李雪男1,冯上乐1,王贺1,申晓雅1,陈一格1,白志毅1,2,李文娟1,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三角帆蚌IGF2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及重组蛋白促体外细胞活性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刘晓璐1,2,3,孙诤1,2,3,周志刚1,2,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渔业科学教育实验示范中心).微藻异养/兼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向卤虫的传递[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6期
  • 林军1,李增光1,2,3,万荣1,2,4,黄承伟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口凤鲚产卵群体繁殖力特征[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5期
  • 陈立婧1,杨帆1,2,仲霞铭2,宋大德2,3,李国东2,3,康中杰2,3,熊瑛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中国毛虾生活史研究进展[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