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可佳1,勒伍阿支2(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原生性宗教与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互构研究[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伍洲扬(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市场兴衰、冷热消长与主体表达——白族weif ni概念的人类学初探[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梁双陆1,苏穗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同源民族文化、东道国金融市场开放度与银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对东盟投资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冯兵1,赵欣1,韩英2(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因路而兴:成渝铁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四川城市变迁[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黄静华(云南大学文学院).文学、史料和遗产:关于拉祜族起源叙事的三种解释[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阿洛秀英(西南民族大学;西昌学院).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彝族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杨明洪(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对口援藏中地方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基于鲁朗镇规模化旅游开发的案例跟踪调查与分析[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梁亚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代赵州坝子的地缘、族群与经济生活——以契约文书为中心[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李宇舟(云南警官学院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部).两汉时期文化圈层视角下的云南城镇发展[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余舒,先放梅(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多元文化交融的彝族丧葬仪式——以贵州省威宁县斗木村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普富香(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尼买若黑”:一个彝族社区的信仰、实践与文化逻辑[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张锦鹏1,于欣2,赵晓丽2(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千里姻缘一路牵:一个路边村寨婚姻圈变迁的人类学考察[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郑佳佳(昆明理工大学国际学院;云南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小型群体的符号生成及社会意义——以微信为中心[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黄晓赢1,李梅田2(云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人的历史”视野下的土司政治——以明代云南土司政治为核心的考察[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吉克曲日1,2,张力尹2(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卡巴”:凉山彝族礼物中的隐性权力[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姜照中(“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研究所).拉祜族苦聪人名称考:从古宗到苦聪[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杨正军(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生计、婚姻与族群边界:西南边疆汉族移民的人类学考察[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姜燕(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芒市西山乡景颇族村寨的语言生活调查[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朱琼玲(云南大学文学院).从悖离传统的视角看中国民间宗教——评万志英《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
陈丽媛(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安龙谢土仪式及其象征人类学解读——以大理地区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