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起1,2,3,邱永旭4(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杜甫学会;成都历史学会;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松游小唱》:松茂古道走廊的历史文化记忆[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毛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美学思想述评[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秦明利,王艳冰(大连理工大学).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及其当代发展[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王洪林(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翻译之“异”的三重跨学科元理论解读[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孙婧(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现代主义建筑艺术[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邱明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连接与融合:元宇宙视域下的文化发展新实践与新趋势[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孔令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狄尔泰诠释学中理解作为超越人的有限性的尝试[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丁洁云1,张超博2(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狄尔泰视域下的福柯启蒙诠释[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赵华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个体与间在:从生命阐释到生命政治[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杨玉华(成都大学;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都大学学术委员会).诗可以“兴”——试论“兴”范畴的历史嬗变及当代价值[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魏红翎(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统学科体系解构的几个关键节点——论经学学科设置及废除之争[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肖砚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光远《鉴诫录》新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袁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东方》杂志:中国文学在捷克传播的窗口[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杨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多元对话与全球互动:21世纪英语世界中的中国文论元素[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刘茜1,马雅2(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观的关键词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李采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形象建构[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陈聃(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经典的图像化改编——以《悲惨世界》的连环画与漫画为例[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曼弗雷德·弗兰克,游洁(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结构及其风格——施莱尔马赫如何在德里达和索绪尔之间调解[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尹锡南(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的研究意义、学术概况和基本内容[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黄毓芸,杨玉华(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从《锦里新编》所载诗歌看清初至乾嘉时期蜀中文学活动及其特点[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Rainer Winter(Institute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Alpen-Adria-Universit?t in Klagenfurt on Lake Woerther (Austria)).Power,the Body and Reflexivity:Hans-Herbert K?gler’s Hermeneutics in the Context of Critical Sociology[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张叉(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位授权点;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曹顺庆英文专著《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评价与影响研究[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肖伟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的学科间性与变异学理论的开创性意义——从曹顺庆教授的变异学理论说开去[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肖润(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心术之动书隐秀,叙情之符成巨章——评谭光辉的《情感的符号现象学》[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刘敏,邹兵(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汉末道教“《老子》注”的美学史意义[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唐婷(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典诗学“兴象”概念的生成及其内涵[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李天鹏(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萧红再批评:中国古代文论“诗穷而后工”的当代时效性[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傅勇林(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遥想先生当年:澡雪精神 弘毅前行——曹顺庆先生博士生培养感录[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刘朝谦1,2,3,张丹4(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赋学会;四川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读经与文论之返回故土——博士生读经课程意义之体验与认知[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 高玉(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论“话语”理论评析[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第3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