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泱育,祝嘉蔚(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疫情防控的专家知识如何化为公民健康素养中的常识——基于人民日报微博发布钟南山言论的实证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史向前(安徽大学哲学系).儒家“仁和”思想的特质——从钱耕森先生的“大道和生学”说起[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韩红星,陈锦(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粤港澳湾区的历史回望——基于晚清十三行商业传播中的粤港澳角色而论[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海鸥(洛阳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永安大戏院劳资纠纷探析[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王瑶(重庆工程学院).程树仁电影制片活动研究初探[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石振峰(四川轻化工大学).民国报刊对南京市民食盐中毒案的报道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陈晨1,赵雪莹2(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中建构确定性——以“人民英雄”张伯礼的中医药传播实践为例[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胡士颍(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黄宗羲、黄宗炎治道思想探析[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王学锋,谢芳(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船山国学院).王船山史学的实学视角考察[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胡丹,戴丽(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学理性”探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许素玉(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儒家生命教育观探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杨璠,林倩(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黄河谣》的声音符号分析[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任顶,焦仕刚(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消费美学的影像化传播: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公路喜剧电影[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陈默,刘于思(浙江大学).“羞辱”的力量:理性或辱骂网络评论及其社会线索对不同性别作者文章可信度的影响[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王梓涵(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技术、文化与集体记忆——从媒介学视角看侨批与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嬗变[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刘丽芸,王启华(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空间理论视域下的女性身份与现代焦虑——评网络博主李子柒及其短视频[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吴颖,杨雪团(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身体·主体·镜像: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女性形象传播美学新变[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林銮生(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老子》身心交往思想探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钱耕森,沈素珍(安徽大学哲学系).“大道和生学”新哲学体系[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李勉映(上海励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简论钱耕森“大道和生”思想的哲学史意义和哲学意义[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王婷(贵州师范大学).作始也简,将毕必巨[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胡正强,张郑武文(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的意识成长与演进特点[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龚丽(广州华商学院).地方党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新冠疫情报道——以《南方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林升梁,叶莉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中国成立波折期(1949—1978)广州广告的传播特色[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刘晓臣(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民画报》与人民电影——融媒体传播雏形视野下的新中国电影文化建构(1950—1959)[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郑明阳,吴丽萍(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历史、叙事与符号:“新滩盐场”在江苏盐业志书中的呈现[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丁建平,金柳,马建军(中盐金坛盐化有责任公司).“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中盐金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倪子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流动的欲望与跨文化的媒介——再探跨国“侠艺片”《卧虎藏龙》(2000)的性别政治[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耿春红(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政治文化生态解读[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
李展(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持人语[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