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立群(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当代语境中的“诗歌地理” ——从命名、批评到理论的建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徐冰月1,于京一2(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人性探秘、城市想象与文化自觉 ——试论《烟火漫卷》中迟子建的城市心结[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韩传喜1,黄慧2(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媒介融合时代作家与编辑关系重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张涛(吉林大学文学院).器物的价值与意义 ——葛亮小说集《瓦猫》读札[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周景雷(辽东学院).从“乡下人进城”到“城里人入乡” ——基于当下小说创作中城市与乡村关系的一种线索思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李建盛(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文字与图像复杂张力结构关系探讨的可能性维度 ——赵炎秋《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论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葛亮(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文不器用[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南翔(深圳大学文学院).如何城市,怎样乡村? ——相关城市与乡村的小说创作断想[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林培源(暨南大学文学院).文人小说家及其创造 ——葛亮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梁文静(中国人民大学).“苍劲坚实的写实主义”:许地山的香港文化经验与《铁鱼底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黄雪敏(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见证·缅怀·发现 ——2020年广东散文[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唐诗人(暨南大学文学院).作家·故事·日常 ——张欣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雷鸣(西北大学文学院).城市化语境与未来乡土小说的更新问题[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杨扬(上海戏剧学院).记忆的沉淀与生长 ——对新中国小说史料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李姝,龚刚(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性乡愁的消隐与显化 ——以刘以鬯作品为中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李亚萍(暨南大学文学院).葛亮小说里的“相遇”[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鲁太光(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文艺作品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之二[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刘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私有”“主体”与“公有”“主体” ——“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乡土小说新未来[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关山月.苍松图[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王金芝.《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创刊一周年座谈会暨广东文学评论年会专家发言摘要[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贺仲明.编后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6期
-
张惠苑(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19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人物典型化的困境与重叙的可能[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岳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重建诗性正义与道德共同体 ——石一枫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吕若涵(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散文的边界:从文体、文类到文学[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李中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网络文学“爽感”生成体系构建与“爽点”量化研究[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陈剑晖(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重读秦牧兼论文艺创作的辨证法问题[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