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凌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西西:永动式融界大师[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祁春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0后”小说嬗变与新世纪文学类型化症候[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小议“80后”文学之入史可能性[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叶立文1,丛新强2(武汉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对谈[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杨丹丹(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时代的“小镇作家”及其现实主义文学 ——陈再见的小说观[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孙大坤(武汉大学文学院).代际的问题性 ——对作为文学史概念的“80后文学”的考察[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汤天勇(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青面鱼》:人性的勘测与小说的发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杨光祖,秦四姣(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没有幸福,只有自由与平静 ——北岛散文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赵牧(广西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超然与救赎——论胡梅仙《荆棘与珍珠》中的主体建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泓峻(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主体性问题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想中的展开及其理论价值[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杨汤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逝水边的尤利西斯 ——黄金明《时间与河流》的时间书写与抒情方式分析[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黄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新世纪“80后”文学断章[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张学昕(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通往“惊蛰”深处的生命隧道 ——读杜阳林长篇小说《惊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在文学经典的延长线上 ——从文学经典接受史角度论《拖神》的意义[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姜涛,张光昕,张桃洲(北京大学中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先锋”的落定、“新人”期待或“在路上”的写作 ——关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对谈[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曹阳(广东实验中学).诗化叙事与人性悲悯 ——以《青面鱼》为中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汤奇云(深圳大学中文系).活用讲古,对话现实 ——关于谢友祥的“岭南历史传奇”三部曲[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陈再见(深圳宝安合众文艺社).“只有叙事是平等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杨经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朦胧诗:“80年代”的文化政治诗学 ——以政治抒情诗视域观察[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行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矛盾的抵抗与摇摆的转型 ——重读张炜《九月寓言》及其他[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贺仲明.编后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6期
  • 王文艳(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饕餮之欲:论《虾球传》中的饮食书写和岭南文化的建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5期
  • 石成成1,刘传霞2(康考迪亚大学人文学院;济南大学文学院).女佣的自我言说与自我认同 ——评盛可以的长篇小说《女佣手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