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溪,Rowida A. Albarmaqi,王红梅,曹应葵,李玉叶(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以舌斑块裂纹和口腔黏膜糜烂为首发表现的梅毒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10期
  • 李昂,崔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865人工智能在皮肤科中的应用[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8期
  • 聂群玲1,2,任旭琦1,2,谷月婷1,2,许洋1,2,刘安齐1,2(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案例为导向的情景教学模式皮肤性病学课程设计探索——以加入健康教育内容的“性传播疾病”章节为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李玲,董洪军,高玉雪,李一诺,许雪珠(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误诊为慢性甲沟炎的趾甲下鳞癌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周金洁(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科).IgA血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杜萌萌1,刘平1,周涛1,马海涛1,李松伟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解毒洗药调控炎性和纤维化因子治疗脂质硬皮症的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苗朝阳,向欣,徐子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持久性隆起性红斑[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王斌,曾琳茜,张国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分类标准与治疗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卢思瑶,王亮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红斑狼疮血管炎相关临床表现[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刘璇(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皮肤性病科).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刘力聪,史雅倩,肖轩,曾茁桐,唐冰思,喻江帆,尤睿璇,朱芮萱,湛意,肖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阮叶平,曹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皮肤血管炎的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雷娜,鲁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白塞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陆美,夏育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系统性硬化症的手部微血管病变[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蹇慧如,鲁昌宇(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关于lgA血管炎治疗靶点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刘灵花,周春霞,杜鹃,熊菲,吴平平,宋秋荷(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Paget样鲍温病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李祥婷1,杨峰1,项怡瑾1,蔡敏1,向军1,2,张雯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地黄饮子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神经梅毒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吴婧楠,浦芸静,张莉,代红艳,舒虹(昆明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儿童萎缩性花斑糠疹及皮肤镜表现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仲新玥1,宋艳2,乔建军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IgA血管炎的诊治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胡晓倩,夏育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皮肤镜下血管特征对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早期诊断的意义[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桂禹,张皓雪,余恕玲,杨青青,陈家杰,刘盛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梅毒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王红1,李鸿波1,隋建娥1,赵娟1,马赛赛1,陈鹏2,徐光勇1(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皮肤科;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拉米夫定治疗HIV感染致反复药疹1例[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夏育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皮肤血管炎,于细微处见知著[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陈雪琴,游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謇慧如,鲁昌宇(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关于IgA血管炎治疗靶点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王婉芬,马慧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2021《皮肤科学通报》实行“专病专刊”出版模式的实践与成效[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6期
  • 朱荣艺,吴闽枫,施靖娟(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皮肤科).氨甲环酸联合PicoWay 1064 nm超皮秒全息衍射点阵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评价[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5期
  • 张亚南1,杨新伟1,李福伦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鳞状细胞癌抗原2与炎症性皮肤病[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5期
  • 史远哲,吴媛媛,肖风丽(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炎症免疫性疾病安徽省实验室).自噬在特应性进程中的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5期
  • 侯玥,刘鹏月,韩秀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化脓性汗腺炎的非生物制剂治疗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2,第5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