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自我超越[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孙伟(暨南大学文学院).作为“正信”的阿Q“精神胜利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牟鸿月1,孟二壮2(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王聪(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吴爱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概念史视域下认知战及其基本问题审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李松,成文奎(武汉大学当代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以“福柯”作为方法:《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历史理念及反思[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张春泉(西南大学文学系).从王力《论理学》的学术视域看逻辑可及性 ——兼与章士钊、陈望道相关研究的比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段曹林(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杜甫七律修辞的创新性成就论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周雅慧1,孙丹2(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海南高校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师身份认同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张均(中山大学中文系).“事故”如何被逆写为“事迹 ——《欧阳海之歌》诞生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冯紫璇(武汉大学文学院).论文学史观的时间意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张亮(北京大学中文系).“浙矿公案”与鲁迅《中国地质略论》的写作[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李猛(武汉大学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生态文明进路[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张拥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学资源发展现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段曹林(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持人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部启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李松(武汉大学当代思想与文化研究中心).主持人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6期
-
吴勇毅1,张丽萍1,2,于艳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应用语言研究所/国家语委全球中文发展研究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论“中文+职业技能”教材与国际中文教师转型及职业能力发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宋剑华(暨南大学文学院).红色文艺“现代性”的体制特征[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李超(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原乡情愫到家国意识:论明代海瑞的民族思想[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秦芬1,孙武安2(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核心要义、现实境遇与推进路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赵光辉,孙新蕊(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原则高度”透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申朝晖(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农村知识青年之间的代际传承与裂变 ——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与《西京故事》中的罗甲成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李晓露1,2,梁宇3(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北欧五国中文教育的发展特征、挑战与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尹博1,吴应辉2(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视域下中国经典故事的世界性书写策略 ——以《苏武牧羊》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赵克生(海南省廉洁文化研究基地;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日常视野之下的海瑞廉洁精神[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
张杨(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不死者”之“未来” ——论梁启超的《世界末日记》与《新中国未来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