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路阳,陈丽平(辽宁大学文学院).《聊斋志异·黄英》“醉陶”象征意义探析[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王松江(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旅学院).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聊斋文化研学旅行实施策略[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岳巍1,李绪兰2(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澹庵别业位置再考兼及蒲松龄的民族思想[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宋金民1,朱秀敏2(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滨州学院人文学院).从《考城隍》看蒲松龄的救世情结[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杨春宇,史文蓉(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醒世姻缘传》ABB式形容词构式探析[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赵云彩(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聊斋志异》对地方戏剧目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申浪(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教育思想[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杨海儒(淄博市博物总馆蒲松龄纪念馆).关于蒲松龄纪念馆藏品的分类与管理[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阚楠(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日用俗字》方言词考释补遗[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刘岚(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聊斋志异》华人英译之嚆矢——《中国杂志》所刊译文研究[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孙启新1,刘艳玲2(淄博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学院).《〈聊斋志异〉校注》人物补注再续[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王玲,柳嘉惠(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聊斋志异》里的“清官法律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蒲松龄研究,2022,第4期
-
胡树亮,俞晓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论《聊斋志异》题材邮票的画面感及其文化价值[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郭燕梅(山东政法学院).进程与嬗变——《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案[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魏艳枫(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聊斋志异》报应观念中的原始认知[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朱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古典文学经典的《聊斋志异》与网络文学的互动问题[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郭晓雨(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聊斋志异·促织》之版本对比辨析——以蒲松龄手稿本与青柯亭本为例[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张姣婧(北京交通大学文化教育中心).结构神话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创作动因探究——以《白于玉》的深层结构与潜在思想为例[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袁世硕(山东大学文学院).《聊斋志异》研究经验谈[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郑子运(贵州社会科学院文化所).《人妖》《丐仙》在《聊斋志异》中之位次[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张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人文素养教育中心).《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食人叙述[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赖静婷(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马来文中的第一篇《聊斋志异》——峇峇马来文《莲香》的翻译策略[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雷雨佳(中山大学中文系).清代梆子腔《陆判》与聊斋故事的地方戏改编[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宫源海1,荣若飞2(山东理工大学;王渔洋文化研究保护中心).清朝王培荀与孝妇河畔三大文人[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孟芳,李蕾(淄博市图书馆).数字技术赋能聊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王平(山东大学文学院).论《聊斋志异》诉讼叙事的当代意义[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
端木蕻良.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J].蒲松龄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