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伟大的博弈 ——对陈楸帆《荒潮》中“未来”与“当下”的反思[J].粤海风,2021,第6期
-
胡在馨1,胡波2(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派文化与岭南画派[J].粤海风,2021,第6期
-
张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技术时代的抒情声音——论刘慈欣《三体》的神话叙事[J].粤海风,2021,第6期
-
何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电影《中国医生》的战“疫”隐喻与影像叙事[J].粤海风,2021,第6期
-
董丽(中华女子学院).芭蕾舞剧《旗帜》的美学新变[J].粤海风,2021,第6期
-
朱郁文,黄灯(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一个知识分子的非虚构写作 ——作家黄灯访谈录[J].粤海风,2021,第6期
-
彭超(中国石油大学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乡村如何消失 ——论范小青《我的名字叫王村》的乡村叙事[J].粤海风,2021,第6期
-
袁敦卫(东莞市行政学院文化与社会教研部).《香飘四季》:岭南乡村振兴的文学样本 ——兼谈穗莞港的历史关系[J].粤海风,2021,第6期
-
王嘉(广东美术馆).视觉历史,再现辉煌 ——广东美术馆馆藏“红色美术”作品研究[J].粤海风,2021,第6期
-
李俏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本土资源与广东儿童文学创作 ——从洪永争的“疍家”系列儿童文学作品谈起[J].粤海风,2021,第6期
-
杨庆祥,李玉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历史、未来以及漂泊的人们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读本·散文卷》序言(一)[J].粤海风,2021,第6期
-
徐威,董济东(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自选”与“他选” ——《中国首部90后诗选》《我听见了时间:崛起的中国90后诗人》比较论[J].粤海风,2021,第6期
-
杨丹丹(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文学史视野、在地意识和文化共同体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读本·散文卷》序言(二)[J].粤海风,2021,第6期
-
高小康(汕头大学文学院).从“他们”到“我们”:唤回家神[J].粤海风,2021,第6期
-
陈文轩(岭南画派纪念馆).为时代绘真 ——梁世雄的新中国人物画实践[J].粤海风,2021,第6期
-
王艾(广州美术学院).笔墨的解放与重构 ——黎雄才晚年创作《珠江长卷》考论[J].粤海风,2021,第6期
-
凡婷婷(暨南大学).从《山海情》看扶贫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突破[J].粤海风,2021,第6期
-
刘丹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平民财神”沈万三的视觉表达[J].粤海风,2021,第6期
-
谭运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省文艺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持人语[J].粤海风,2021,第6期
-
《粤海风》编辑部(《粤海风》编辑部).共塑湾区人文精神 建立区域文化共同体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综述[J].粤海风,2021,第6期
-
季中扬(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艺术乡建”的审美理念及其文化逻辑[J].粤海风,2021,第5期
-
何瑶,何春耕(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特征比较[J].粤海风,2021,第5期
-
刘云春(四川外国语大学).不可靠叙述及其审美现代性 ——以顾城《英儿》为例[J].粤海风,2021,第5期
-
汪欣(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关于艺术介入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几点思考[J].粤海风,2021,第5期
-
周飞(河南大学文学院).西方小说的虚构之界与解构困境[J].粤海风,2021,第5期
-
阮波,张远秀,赵颜梅(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刘斯奋的学术思想与文艺精神[J].粤海风,2021,第5期
-
刘薇,蔡志郅(暨南大学文学院).从《清明上河图3.0》看数字技术在文艺展览中的应用[J].粤海风,2021,第5期
-
张也奇(西北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承与电影产业语境下的戏曲电影探索 ——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J].粤海风,2021,第5期
-
李鋆(广东省作家协会).《觉醒年代》:从文化变革到政党新生的宏大叙事[J].粤海风,2021,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