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伟1,李启剑2,赵萌3,梁萍萍1,王南1,李越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黔北仁怀核桃湾志留系石牛栏组滨岸灰岩的古生态学[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李保华1,张楷1,徐烨1,范代读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丰野鹿荡中全新世以来有孔虫群落及古环境变化[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陈念康1,介冬梅1,2,3,4,高桂在1,2,3,4,王江永1,牛洪昊1,蒙萌1,杨卓1,宋丽娜1,刘琳琳1,于霁怀1,韦元香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硅体元素封存研究进展[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磊1,2,3,吴俊4,5,常珊6,MARIE BéatriceForel7,8,王夏1,2,3,ITO Tsuyoshi9,冯庆来10,何卫红10,刘倩1,2,3,李星霖1,2,3,TANIELDanelian1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古生物与地质环境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Centre de Recherche en Paléontologie–Paris,MNHN-CNRS-Sorbonne Université;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information,Geological Survey of Japan;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UniversitéLille,CNRS).二叠系乐平统疑似罩笼虫(放射虫)在华南广西地区的发现及其演化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邱悦1,黄元辉2,汪卫国3,李彤1,李冬玲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自然资源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楚科奇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及古环境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鱼驰洋,王邓,雍媛媛,唐清钦,郝文静,孙洁,杨晓光,何凯悦(岳宁韩健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寒武纪初期宽川铺生物群Eopriapulites sphinx的蜕皮行为[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沈锦文1,刘丽静1,吴亚生2(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生命与环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珊瑚形钙质疑问生物Amsassia新材料及其绿藻类归属新证[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秦玉娟1,2,宋光永1,吕玉珍1,2,陈薇1,2,胡圆圆1,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电子探针在枝管藻化石微观结构与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席党鹏1,王亚琼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学者获得第20届国际介形类大会的举办权[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4期
  • 张华侨(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寒武纪幸运期刺胞动物意外秦钵水母(Qinscyphus necopinus)的种内变异[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雍媛媛1,彭佳欣2,王星3,鱼驰洋1,郝文静1,孙洁1,2,郭俊锋2,韩健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早期生命与环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南寒武系宽川铺组刺胞动物八叶塔形壳属新种的发现[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周志澄,罗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四川广安谢家槽三叠系底部微生物岩中化石微囊菌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孙炳桂1,杨玉璋1,罗武宏1,程至杰2,蓝万里3,李全立4,张居中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黄淮西部仰韶时代农业结构研究——来自河南石固和贾庄遗址的植硅体证据[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郭启梅1,徐烨1,2,刘静1,李保华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孔虫稳定氧碳同位素实验处理、测试与应用[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龚瑞雪,金晓波,刘传联(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颗石藻对中中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张晓飞1,曹阳1,杨耀栋1,翟子梅2,马婵娟1(天津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天津市地质事务中心).天津蓟县系铁岭组叠层石中微体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3期
  • 宋思存,张子航,史宇坤(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南京大学)).定量古生物学中的常用Q型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例析[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龚方怡1,吴荣昌1,闫冠州1,2,栾晓聪1,张雨晨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松滋、建始地区中、上奥陶统牯牛潭组至宝塔组牙形类及其地层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胡哲,黄宝琦,卢亚敏,苏克凡(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渐新世至中新世南海北部IODP U1499站位年龄框架与沉积演化[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曹寒冰,齐晓婕,黄宝琦,苏克凡(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万年以来南海北部MD12-3429站浮游有孔虫记录的表层海水环境演化[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张惠,金晓波,刘传联(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林涌权1,董旭辉1,2,张清慧3,黄国耀1,戴钊龙1,刘梓芯1,刘一琦1,羊向东4(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州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石塘湖过去150年来枝角类亚化石记录及环境演化[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术论著署名问题负面行为清单发布[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部.《微体古生物学报》征稿简则[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2期
  • 刘佳敏1,王平丽1,2,伍孟银3(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Fuxianospira gyrata和Morania fragmenta(宏观藻类)在华北寒武系馒头组的发现[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