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梅1,严暄暄2,何清湖2(南昌医学院公共学科教学部;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中国日报》中医药形象构建及传播策略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李亚飞,刘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以陈为贵”中药的陈化作用及价值取向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李远达(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明清小说中喜脉诊断的叙事伦理困境[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任怡君1,张如青2(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处;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尾万三对敦煌《食疗本草》残卷的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张智洋,郭强(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9 世纪西方对中医术语的翻译(1815—1866) ——以传教士编纂的英汉词典为中心[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罗宝珍1,刘庆宇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秦汉“疫”“疠”用例及语义内涵考[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王续琨1,郜贺2,白长川3(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市白长川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国医史学科元研究:隶属学科关系辨说[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章林,段逸山,任宏丽(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从《中西医药》看民国时期中医语境和发展境遇[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刘雅仙(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清俗纪闻》中江南及闽地的医界习俗、礼仪与医学知识[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赵丹,许峰(上海市气功研究所).读张家山汉简《引书》札记十九则[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卢进(《中医药文化》编辑部).本草问道·典册传精华,科技赋新知CMC高端学者论坛(第一期)开幕[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中医药文化》年度优秀论文(2022)[J].中医药文化,2023,第6期
-
丁振国,张净秋(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神农本草经》成书考[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刘辉(大足石刻研究院).宋代验方类医书的编印与流传[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于业礼,徐双(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瘟疫背景下王孟英重订《霍乱论》及相关研究[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杨东方,陈一凡(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中医书籍史研究刍议[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韩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宋朝官修医学方书《太平圣惠方》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刘希洋,庄超(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所).清代士人的医书阅读活动探赜[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张苇航1,韩悦2(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清代综合本草编纂体例概说——“后《本草纲目》时代”的沿袭与突破[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刘雨茁1,王育林2(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正典与世俗之间:《串雅》医疗知识空间的构筑[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戚瑜清,郑洪,张星(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集方与善行:《张卿子经验方》在清代的传播与意义[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温佳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以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探析中医古籍生产的创作者[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卢 进(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新视阈·新文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暨第十七届《中医药文化》杂志学术工作坊“简帛·术数·方技:穿越千年的对话”成功举办[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西医东渐与近代中医药知识的重构”《中医药文化》专题征稿[J].中医药文化,2023,第5期
-
张田芳,杨富学(敦煌研究院).元代色目医与中原医疗体系之变易[J].中医药文化,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