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开平1,孟天广1,黄种滨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软宣传”的兴起、特征与效果——基于2009-2023年主流媒体与政务新媒体的大数据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季为民1,2,3,贾浩伟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营报社).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新时代传承及其价值意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韩少卿1,巢乃鹏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从计算到计算性:计算传播学的理论探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殷琦,林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拖更的鸽子”:平台内容生产劳动中的弹性关系——一项基于哔哩哔哩的探索性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涂凌波1,2,张天放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心).延安时期中共与外国记者交往活动的阶段、机制与观念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钟沈军1,王浩2(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央编译局).毛泽东关于战略传播的生动实践及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景嘉伊1,胡正荣1,2,钱莲生1,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科学、问题、价值:走出中国新闻传播学知识生产困局的核心要义——基于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的数据(2021-2022)[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2期
  • 朱江丽,郭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基于新闻行动者网络的开放式创新:对媒体融合地区差距的解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郭恩强(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闻检查机构及其职员的经济性日常[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赵瑜,张婵,石梦欣,段家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从技术转型到融合创新——基于全国地市级媒体从业者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曲慧1,喻国明1,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传播行为经济研究何以可能?——理论溯源、概念工具与研究范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余玉,吴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耳目”与“喉舌”之间:中国近代报刊功能嬗变的历史进路与逻辑理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牛耀红(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媒介化协商共治:一种成长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1期
  • 陈龙(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及其演化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全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组人机——行动者网络中的人机传播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尚虎平1,刘洋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网络舆论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影响研究——基于36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金鑫1,王锡苓2,尹潇3,贺一1(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时间-情感立场”的嵌入:传播与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本土实践——以乳腺癌医患沟通为研究对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罗忠勇1,2,龙国贻3,吴拥政4,燕道成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计算与随机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后疫情时代创业者的媒介信息接触与心理健康——基于湖南省1040位个体私营企业主的调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李新烽1,2,李玉洁1,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在非洲的传播与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黎藜(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制造舆论:清末知识人的社会运动——以1905年广州反美拒约运动为考察对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10期
  • 张涛甫1,姜华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暨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依附与重构:试论中国自主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建设[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杨江华,杨思宇(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公民数字素养的概念测量与特征差异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