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俊1,闵敏2,李博1,韦晓澄1,2,刘子菁3,郑永光4,张小玲4,覃丹宇1,孙逢林1,马铮5,王立志5(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热带大气与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气象局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基于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的局地对流智能化预警模型及应用[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高祝宇1,何妤斐2,杨明1(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杭州市临平区气象局).杭州飞机气象观测资料处理及质量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吴薇1,2,杜冰1,2,周春花2,3,黄晓龙1,2,郭旭1,2(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雅安雨量站站网布设优化试验[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穆建华1,2,3,纪晓玲1,2,4,贾乐1,2,3,葛森1,4,李晓攀1,4,李龙燕1,3(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宁夏气象台).基于CLDAS的贺兰山区5—9月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的关系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李静怡1,2,武艳1,席琳1,薛丹1,张庆池1,2(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台风“烟花”衰减后引发江苏中部降水加强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黄海玲1,张荣智1,陈博1,陈龚梅2,蒋维东1(民航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中国民用航空温州空中交通管理站).风廓线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在台风天气分析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朱男男1,2,赵玉娟3,王彦4,孙晓磊1,胡田田1,左涛1,刘一玮5(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信息中心;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天津市气象台).渤海西岸一次极端大风的特征和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张蕾1,姚叶青1,苗开超1,2,陈定梅2,王传辉1(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西藏山南市气象局).基于FY-4A卫星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西藏山南市雷电短临预报方法[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黄翠银1,韦丽英2,何莉阳1,何慧1,覃卫坚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百色市气象局).1981—2020年广西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康宁1,2,刘向科3,黄攀4,王静5,杨磊1,2(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航天科工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面向应急响应常态化的风云四号B星快速成像仪指挥控制系统[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刘乖乖1,孙超1,曾乐1,刘北2,顾文静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基于“天镜”的CIPAS3.0监控应用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刘北,王舒,吴焕萍,刘媛媛,胡昕,李玉,胡川叶(国家气候中心).面向CIPAS3.0的气候数据环境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刘振宇1,郭启云1,高涛2,刘娜3,杨加春4(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兰州中心气象台;天津华云天仪特种气象探测技术有限公司).艇载风压计测量平流层大气风场可行性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袁杰1,魏凤英2,李兴1,柯凡3(山西省阳泉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量长年代资料的插补、订正及效果检验[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尤琦1,贾小卫1,曲晓黎1,2,赵增保1,王洁1,杨琳晗1(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超高压线路一次连续覆冰事件的模拟与诊断[J].气象科技,2023,第6期
  • 吴薇1,2,黄晓龙1,2,周春花2,3,郭旭1,2,杜冰1,2,王婷2,3(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四川省地面雨量站站网现状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王怀乐,刘然,马明,贺俊彦,王涛(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云资源的青藏高原科考数据收集与传输平台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程佳佳1,2,徐国强1,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郑州“7·20”极端降水地形影响数值试验[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童颖睿1,2,3,郑远东4,郑峰1,2(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局;浙江省温州市台风监测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气象局;温州商学院).北雁荡山地形对2020年“黑格比”台风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温静1,2,雷正翠1,2,温龙3,姚丽娜1,黄文彦1(江苏省常州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次强寒潮过程的多相态降水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陈耀登1,陈逸炜1,郭建侠2,王佳2,刘德强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福建省气象台).基于多源融合资料分析北京一次超强城市热岛三维结构特征[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李斌1,2,郑博华1,2,王红岩1,2,任岗3,王存亮3,刘辉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彊石河子气象局).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的人工消减雾霾作业效果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邵佳丽1,2,王新1,2,郑啸3(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长江-淮河流域短时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预警评估及验证[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姚叶青1,王传辉1,慕建利2,张蕾1,王丽娟2(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黄山风景区及周围雷电临近预报方法[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梁景峰1,2,刘伟娜3,张静1,2,冯鹤4(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河北分院;河北省信息工程学校;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北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雷电防护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李侠丽1,2,段春锋3,冯颖4,潘先洁5,王雅正5,邵陈丽5,燕少威1,2,张国玲1,2(安徽省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国气象局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安徽省寿县气象局;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台;安徽省淮南市气象局).淮河流域稻麦轮作农田甲烷通量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王淇玉1,徐维新1,扎西央宗2,黄坤琳1,代娜1,肖强智1,段旭辉1,梁好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FY-4卫星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积雪判识和雪深反演中的应用[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 汪学渊1,2,丘祖京2,徐竹泉3(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福建省龙岩市气象局).面向同化的探空温度数据质控参数优化及误差特性分析[J].气象科技,2023,第5期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