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温小江1,2,张志远2,3,周厚兵1,4,张明明2,李广顺2,王建国2,甘再国2,3,马龙2,黄明辉2,3,杨华彬2,杨春莉2,3(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精度核谱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核物理与核技术重点实验室).充气反冲核谱仪焦平面探测阵列的GEANT4模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王茜1,2,陈相成3,王猛1,张玉虎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格罗宁根大学).CSRe肖特基谐振腔数据获取远控系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牛孟珂1,2,韩旭孝1,2,杨义涛1,2,张崇宏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反应堆压力容器钢A508-3辐照硬化的剂量率效应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廖龙洲,牛艳,刘智青(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BESⅢ实验对奇特态X(3872)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杨变1,2,于得洋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HIRFL-CSR的高速高电荷态重离子与原子碰撞X射线谱学实验设计与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张栋良1,2,周佳磊1(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动态故障树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液位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许传喜1,2,徐佳伟3,4,朱小龙3,4,苏茂根1,2,赵冬梅3,郭大龙3,高永3,张瑞田3,4,闫顺成3,4,张少锋3,4,马新文3,4(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西北师范大学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低能N6+离子与Ne原子碰撞的单电子俘获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孙慧1,2,陈志强1,2,韩瑞1,2,刘丙岩1,2,张鑫1,2,田国玉1,石福栋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利用TALYS和EMPIRE研究质子诱发钼靶核反应[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王新宇1,2,丛岩1,许哲1,周睿怀1,2,李世龙1,韩小东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滑模极值搜索的SSC-LINAC RFQ调谐系统设计与测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田丰收1,2,赵雷1,2,范怡淳1,2,秦家军1,2,赖龙伟3,刘树彬1,2,安琪1,2(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重频束流采集处理器原型样机的设计[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朱毅1,2,Shyam Kumar1,胡晨露1,2,陈梓轩1,张亚鹏1,2,赵凤仪1,2,魏向伦1,2,段利敏1,2,许怒1,2,仇浩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低温高密核物质测量谱仪时间投影室的集团重建[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郑启宇1,倪冬冬2,柏栋1,任中洲1,3(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微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利用改进的pn-QRPA模型研究等待点原子核的β衰变性质[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胡宝越,吴宇晴,滕威,胡静,张宇(辽宁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SU(3)算法与简单应用[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松木孝幸1,陈殿勇2,刘翔3,4,吕齐放5,6,7(東京家政大学;东南大学物理学院;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强子与CSR物理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湖南省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低维量子效应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双重味重子的理想混合角[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刘鑫萌1,2,何源2,蒋天才2,高郑2,薛纵横2,李春龙2(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HWR010超导腔提取耦合器的优化设计[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唐梓菡1,2,魏巍1,2,王转子1,2,李文建1,2,周利斌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X射线辐射与模拟微重力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联合效应及机制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徐川,付恩刚(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1.7 MV串列静电加速器的离子注入/辐照实验系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4期
  • 王宝嘉1,2,郭玉辉1,2,冯文天1,2,王睿1,2,陈广全1,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PID算法的磁场闭环控制技术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王桂才1,2,赵环昱1,2,金钱玉1,张俊杰1,2,孙良亭1,2,赵红卫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激光等离子体在螺线管发散磁场中的特性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刘若琳1,2,杨俊峰1,2,王天星1,2,赵弘炜1,2,张雷1,2(中国科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CEE实验中TOF探测器数据获取系统的设计[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李浩炫,王磊,张婷,卢位(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基于差分曲率的各项异性扩散小波图像降噪算法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牛孟珂1,2,杨义涛1,2,张崇宏1,2,韩旭孝1,2,李增德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冷轧和退火对V-5Cr-5Ti合金组织结构和抗辐照硬化性能的影响[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莫莉华1,2,叶兵1,2,刘杰1,2,张战刚3,童腾4,孙友梅1,2,罗捷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在14-nm FinFET SRAM器件引起的单粒子翻转[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杨静芬1,2,3,4,张晖1,2,3,4,刘新国1,2,3,4,戴中颖1,2,3,4,陈卫强1,2,3,4,李强1,2,3,4(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离子束辐射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重离子束辐射医学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LNDM模型的碳离子束混合辐射场相同剂量平均LET下关键纳剂量学指标及RBE分析[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钱虹1,2,柴文武1,古雅琦1(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基于PSA敏感性分析的核电稳压器数字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许祎萍1,庞丹阳2,楼建玲3(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氘核削裂反应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李成,郜嘉薇,张静雯,赵凯雯,田俊龙(安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利用反应时间分析多核子转移反应中丰中子核的产生机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董克君(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宇生核素10Be、~7Be、22Na大气示踪概述[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