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东晓1,2,邱春华1,2,舒业强3,王强3,俎婷婷3,梁长荣3,李明婷1,2,张志鹏1,2,张小波2(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环流多尺度动力过程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刘焱雄1,2,3,李梦昊1,2,3,刘杨1,2,何秀凤3,陈冠旭1,2,张林虎1,2,唐秋华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底大地基准建设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孙军1,2,3,宋煜尧1,3,刘海娇1,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印度洋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海洋浮游植物快速鉴定与监测技术[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孙承君1,2,丁金凤1,高丰蕾1,李景喜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海洋微塑料研究挑战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刘志宇1,2,白晓林1,2,马家骏1,2(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物理海洋学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南海北部陆架区内波的演变与耗散机制[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宋振亚1,2,3,4,鲍颖1,2,3,4,乔方利1,2,3,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两代耦合海浪的地球系统模式FIO-ESM全球碳循环过程发展[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郑全安1,陈亮2,3,4,熊学军2,3,4,胡筱敏2,杨光兵2,3,4(马里兰大学大气海洋科学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南海内波研究前沿与热点[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刘永岗1,王卓群1,尹训强2,乔方利2,张铭1,伍家成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基于CESM1.2.2 模拟的浪致混合对末次冰盛期和工业革命前气候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李铁刚1,2,秦秉斌1,万世明2,3,姚政权1,2,邹建军1,2,刘焱光1,2,乔淑卿1,2,徐兆凯2,3,孙晗杰2,3,南青云2,3,常凤鸣2,3,熊志方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晚新生代西太平洋古海洋环境演化过程与机制[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管长龙1,2,李静凯2,刘庆翔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冰对海浪影响研究综述[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魏皓1,罗晓凡1,祁第2,郑字佳1,赵伟1(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北冰洋太平洋扇区碳循环过程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石学法1,2,董江1,胡利民2,3,冯晗1,姚政权1,2,乔淑卿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末次冰消期以来北极东北陆架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董昌明1,2,LIM KAM SIAN Kenny Thiam Choy3,蒋星亮4,曹玉晗5,嵇宇翔6,王森7,余洋8,陆晓婕1,周书逸9,韦销蔚10,BETHEL Brandon Justin2,徐广珺11,董济海1,2,孙文金1,2,王海丽12,单海霞1,2,王锦1,2,王东霞13,滕芳园1,曹茜1,谢文鸿1,游志伟1,王子韵1,林连杰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无锡学院;复旦大学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江苏海洋大学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江苏省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海洋大学 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福建省气象台;清华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 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中国边缘海的风-浪-流预报系统[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刘东艳1,2,吕婷1,林磊3,韦钦胜4(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崇明生态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我国近海陆架锋面与生态效应研究回顾[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林岩銮,王丹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热带气旋尺度和结构的影响因子和理论探索[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王桂华1,卢著敏2,孙佳3,4,5,6(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台风-涡旋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周磊1,2,洪炜琦1(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珠海)).风生近惯性波的传播和耗散综述[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陈荔1,2,3,吴佳俊1,2,王鹏斌4,5(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深圳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深圳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雪卡毒素及其产毒底栖甲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袁业立.袁业立院士题词[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黄锷.黄锷院士题词[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李铁刚(海洋一所).李铁刚所长题词[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4期
-
谢涛1,2,赵立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反演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刘大海1,2,万浏1,3,王春娟1,2,李成龙1,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基于深海采矿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与管理对策建议[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何蔚邦1,杨洋1,梁湘三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斯里兰卡以东海域涡旋偶极子的生成与维持机制[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王勇智1,鞠霞1,2,3,4,杜军1,刘长建1,王德武5,周润生5,薛文静6(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沙群岛海域春夏交季温盐分布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李东辉1,晁雷1,赵丰泽2,雷坤3,李原仪4(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潮汐驱动下的辽东湾水动力及入海污染物输移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