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立夫1,2,周寰宇1(中南大学人文学院).郭象命论对儒道思想的融摄[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乔清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谢徐林(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庄子》“不材之木”寓言的生态伦理意蕴[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张利文(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三义全殊,一法无别 ——宗密以《华严经》为究竟的华严禅判教思想[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陈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致孝、立教、通幽明 ——王船山祭祀观的逻辑展开[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学院).诗思互镜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普遍语法 ——以屈原、荷尔德林诗歌诠释中几组意象的再诠释为例[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蒋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假问”与“托迹”:《论语》的一种经典诠释法[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程志华(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船山历史哲学之一斑 ——对王船山《搔首问》的解读[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张立文,刘梁剑1,郑鹤杨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怎样登上世界舞台 ——张立文先生访谈[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倪培民(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理解功夫 ——答杨国荣、吴震、黄玉顺对拙著《儒家功夫哲学论》的评议[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何绍锦(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王夫之历史哲学中的理、势统一性问题及其实践维度[J].船山学刊,2023,第6期
  • 唐少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道言之悖”管窥道家言说方式及其哲思[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张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实践论视域中的中国古代哲学基本问题[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肖群忠,李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以文化自信为精神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韩振华1,蔡家和2(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中国台湾地区船山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侯李游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从遮蔽到解蔽: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文明互鉴[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黄勇1,谭延庚2(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以教化代宽容:《论语》的启发[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姚卫群(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中西印哲学中的“直觉”思维方式[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论“浙学”观念的历史演变和现代意义[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张学智(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夫之的易“数”阐微[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雷天将(武汉大学国学院).清初“三大儒”辨正 ——从“近三百年学术史”上的王夫之谈起[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郎嘉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太极图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句探微 ——从朱学的视角看[J].船山学刊,2023,第5期
  • 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功夫”何以成为哲学? ——对《儒家功夫哲学论》的一项讨论[J].船山学刊,2023,第4期
  • 杨国荣(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中国哲学史学会).工夫的哲学意义及其限度 ——兼议《儒家功夫哲学论》[J].船山学刊,2023,第4期
  • 王宏伟(清华大学哲学系).郭象成圣观再探[J].船山学刊,2023,第4期
  •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跨文明与跨主体性的可能条件[J].船山学刊,2023,第4期
  • 鲁犇(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多元话语与人物书写 ——清代《衡阳县志》中王夫之形象变化研究[J].船山学刊,2023,第4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