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毛伟滔1,张绪成1,2,3,马明生2,3,柳燕兰2,3,尹嘉德2,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旱地地膜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张煜,韩留鹏,李正玲,常莹莹,张弯弯,昝香存,许为钢,胡琳(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张紫晋1,蒲邓佳1,2,边巴卓玛3,彭君3,江迪1,粟永英4,陈静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宜宾学院).青稞主效休眠基因单倍型分布及利用[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柳妍娣1,赵宝平1,米俊珍1,武俊英2,刘景辉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燕麦基因型源库关系对穗粒数形成过程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李艳1,2,华夏1,2,陈艳艳1,2,方宇辉1,2,王玉民1,2,高崇1,2,胡琳1,2,许为钢1,2(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OsPHR2对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和根系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张海龙,宋鹏博,张傲琰,王紫檀,张泽源,赵文莎,李浩阳,冯毅,孙道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57份陕西新育成小麦品种(系)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赵蝶1,2,胡文静2,3,高德荣2,3,方正武1,王书平1,程晓明2,张晓祥2(长江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小麦株高QTL的定位及对重要农艺性状的多效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张永强1,2,杜孝敬1,2,陈传信1,2,徐其江1,2,聂石辉1,2,雷钧杰1,2,刘昌文3(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播期对南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马金荣,张鸿雁,王雅群,张迎香,王红光,房琴,李瑞奇(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种植密度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结实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周锋1,罗奥迪1,韩奥辉1,李冠龙1,徐莉1,张富龙1,周琳2,刘润强1(河南省绿色农药创制与智能传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8种植物源杀菌剂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探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韩涤平1,杜久元2,白斌2,曹世勤2,王建平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天水农业学校;湟中县种子站).航天诱变抗病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兰航选L622[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谢林财1,2,屈晓健1,2,吉万全1,2,赵继新1,2,张宏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系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初步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徐鑫1,王玉洁2,李小军2,朱效辉1,刘晓蓓1(新乡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小麦旗叶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陈玉翠1,胡鑫1,赵燕昊2,彭星木3,丁明全1,戎均康1(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桐庐县瑶琳镇人民政府).普通小麦(浙农林12×CASL7AS)DH系株高的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彭梓励,马丽娟,郭曾辉,李军,王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星机协同的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齐学礼,胡琳,董海滨,昝香存,许为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郑麦5135[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罗健科,张克厚,王泽宇,张平珍(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产优质宜机收燕麦新品种—银燕6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陈晓彤,张旭,慕宁,陈丽娟,徐涛,肖进,袁春霞,王宗宽,孙丽,王秀娥,王海燕(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细胞遗传所/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簇毛麦3V染色体短臂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2期
  • 刘丽华,刘阳娜,周悦,李宏博,张明明,屈平平,赵昌平,庞斌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杂交小麦分子遗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作物DNA指纹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基于高效SNP芯片的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崔思宇,张志芬,付晓峰,刘俊青,杨海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燕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张东旭1,2,胡丹珠1,闫金龙1,冯丽云1,邬志远1,杨斌3,李岩华1,张俊灵1(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放线菌剂使用方法对晚播冬小麦生长及光合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柴华1,2,杨曌2,申忠宝3,李莎莎2,王晓龙1,2,徐艳霞2,吴玥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省牧草育种与种质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草原与牧草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9个燕麦品种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农艺性状及饲草品质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郁凌华1,邢程1,荀静1,缪新伟2,王军3,曹文昕4,岳伟5(安徽省滁州市气象局;安徽省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基于PSO-SVR模型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方法[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米倩,陈鲜妮,徐晓峰(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户田块尺度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土壤细菌群落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向莉1,苗雨1,王仙2,马艳明3,董裕生1,方伏荣2,陈智军1(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新啤13003[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蒋正宁,刘大同,张晓,江伟,王玲,李东升,程晓明,高德荣(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小麦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籽粒发育中的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韩振强1,2,李卫国1,2,3,张晓东1,李伟4,马廷淮3,张宏1,2,姚永胜3(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多遥感光谱指标结合进行大田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王玉娜,李粉玲,李振发,吕书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的冬小麦氮营养指数估算[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 田海梅1,王月梅1,王西娜1,韦广源2,谭军利2,王朝辉3(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氮磷钾用量对土壤矿质态氮和春小麦氮积累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11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